温馨回忆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温馨回忆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第1张

温馨回忆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是什么?回忆三兄妹中学时代温馨画面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回忆他三兄妹在连中学的时候,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画面。

无常中的温馨的回忆指的是什么关于过年,给你最温暖的回忆是什么?哪一个瞬间又最让你难忘?

我的家乡在甘肃渭源县,那里是千里渭河源头,也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留下了大禹导渭等美丽的历史传说。

记忆里,小时候日子清苦,过年总爱下鹅毛大雪。

天地一色的白,映着家家大门上喜庆的红,把村子装点得就像童话世界。

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

年三十吃过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一家人就围在火炕上说说笑笑,嗑瓜子、吃洋糖守岁。

我和弟弟最爱在灯盏摇曳的光亮里听奶奶说古今,狐狸精、狼外婆,梁山伯与祝英台,听一阵,便下炕放一阵鞭炮。

我胆小,不敢放弟弟放的那种拇指粗的很响的炮,就挥舞着噗噗燃烧的火绳,在夜色里划出一圈圈圆,亮亮的。

大人们就掀开糊着白纸贴着大红团花剪纸的花窗子,笑笑地看。

鞭炮在院子里开出朵朵耀眼的花,辉映着水晶蓝的天空里明灭的星光。

小院里,幸福像火圈一样明亮。

放过鞭炮,我们就继续在奶奶的古今里沉醉。

恍惚间,在马家迎亲的唢呐声里,祝英台扑进梁山伯的墓里,两只翩翩飞的花蝴蝶,在我迷离的眼前扑闪,把我带进甜甜的梦乡。

这样的亲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是留给我最温暖的回忆,以至于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小时候过年没有电视看,看社火是大人孩子们所能享受的最精美的文化大餐。

关于看社火,社火队里船姑娘那令人惊艳的美,铭刻在心里,令我终生难忘。

正月里耍社火看社火,是我们那里庄户人家一年一度的集体狂欢。

正月初六各地社火陆续出马,正月十四各路社火齐聚会川镇广场,龙腾狮舞、尽展风采,直到正月十五歇将,这种火辣辣闹腾腾的狂欢一直要持续十天。

咚咚咚,锵锵锵。

铿锵的锣鼓声,激荡着人们的激情。

男女老少拖儿带女一路欢笑,向着鼓声的方向奔了去。

彩旗飘飘的社火队走到哪儿,人们就跟到哪儿。

一路上放言评说,说满头珠翠粉脸桃腮的船姑娘美得像仙女儿,说打太极鼓的小伙子多么帅气干散,说扭秧歌的姑娘们的细腰就像风摆柳条儿;淘气的孩子们则跟着社火队里脑后梳着一个马勺把把的老幺婆挤眉弄眼逗乐子。

就这样,走一路,乐一路。

走到大村庄,社火队往往会在一片热烈的鞭炮声中被接了去,在平展展的打麦场上拉开架势耍将起来。

在阵阵震撼人心的鼓声中,村里人一下子聚在麦场上,自发地围成一个圈,男女老少笑笑地看。

最爱看太平鼓舞。

只见十多个帅气干散的小伙子一律青衣红裤黑皂靴,头包红巾,肩挎两头鼓面画有太极图的红漆大鼓,手持系有红绫带的鼓槌,在彩旗引导下进入场中舞将起来。

他们一个个身手敏捷,腾挪闪跃,红绫飞舞,大鼓翻转,鼓槌雨点般落向鼓面,咚咚的鼓声震得人心要跳出嗓子眼来。

他们一会儿列成方阵,一会儿舞成圆形,进而大圈套小圈,鼓槌飞扬,鼓声激越如惊雷滚滚,掌声喝彩声随时急时缓的鼓点起落如潮。

我们村社火队里有一个叫琳的鼓手,是我的本家叔叔。

他高挑身材,平时文静腼腆,白净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汪着盈盈笑意。

琳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回村里务农。

他很能干,大包干后还买了拖拉机跑运输,日子过得很如意。

正月里,他是村社火队里的亮点。

他打扮起来俊朗精干,舞姿舒展,阳刚豪迈,一双鼓槌在他手里翻出百般花样,一对大眼睛顾盼神飞,引得大姑娘小媳妇们眼珠都要掉出来。

那时没有追星族的概念,我却稀里糊涂跟着梅姑姑、霞表妹追着琳的鼓点跑,成了琳的铁杆粉丝。

后来上学工作成家,琐事缠身,好几年没心思看社火,也没见到琳。

有次回家,妈妈无意间说起,琳已去世数年,得的是癌症。

于是心隐隐疼了一下,脑子里瞬间一片苍白。

正月里,人们整天浸在社火里,喜洋洋乐融融,一晃就到了正月十四。

这天八九点钟,各村的社火队彩旗飘飘,向会川镇汇聚,咚咚咚锵锵锵的锣鼓声随风吹进人们的耳朵,挠得人心头痒痒的。

一时间,人们仿佛得了将令,吃饭的放下饭碗,干活的丢下活计,呼朋引伴,挈妇将雏,男女老少一起被会川镇吸了去。

十点多钟,会川镇人民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

这里敲锣打鼓,那里龙腾狮舞,鞭炮阵阵、鼓号争鸣,各地社火齐集广场,好不热闹。

记得支巴村的社火最好看,阵容强大,鼓队、狮子、长龙、旱船、秧歌应有尽有,更有让我心动的高跷队。

一听见支巴社火队来了,人流就呼啦啦涌来。

我牵着妈妈的手,被摩肩接踵的人流推拥着伸长脖子仰起脸儿看锣鼓铿锵的社火队里的高跷表演,开心极了。

那描龙绣凤、华丽无比的彩服点亮了我的眼睛,那飘在虚空里的优美舞姿更让我喜爱幻想的心灵随舞飞扬。

在会川,乡人把踩高跷叫踩高脚子,一个高跷队一般有十几人。

踩高跷者脚蹬三四尺或一米多高的高脚木,着了华丽的戏装,扮成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手持彩扇、花q等,在咚咚锵锵锣鼓声中,飘飘然穿街而过。

高跷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因为“腿”长,往往履平地如飞。

在拥挤地段则采用双人并列队形,两人对舞,步子变换为走八字。

无论扭踩或炫技功夫,近赏远观,总能引人入胜。

我被夹在人缝里,听到高脚木踩在结冰的街面上发出咔咔的脆响。

一抬头,却见头顶华服晃眼、彩扇婆娑,一个个美丽的身影在蓝天白云间且歌且舞,仿佛天人一般。

旦角的水袖,柔美飘逸,头上的银饰灿灿生辉,朱唇里吐出咿呀婉转的腔儿,直勾人的魂儿。

那武生手里的花q或刀剑上下翻飞、呼呼生风直叫人眼花缭乱。

手搭凉棚的孙悟空,一会抓耳挠腮,一会挤眉弄眼,在天上飞。

脸谱滑稽的小丑,夸张地扭动着腰肢,手里的铜烟杆上吊着一个大烟袋,诙谐有趣、惹人发笑……高跷队刚过去,一金一银两条飞龙就昂首奋须游了来。

忽而金龙入海,忽而银龙在天,忽而二龙戏珠,忽而盘旋飞舞,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边龙舞得正欢,那边狮子舞又开始了。

只见四只狮子眼如铜铃,张着血盆大口,跳上桌子,人立而起,围着舞狮人,争夺舞狮人手里高高举起的红绸绣球。

舞狮人一个鹞子翻身飞下桌子,狮子也紧跟着一跃而下,追着舞狮人手里的绣球腾挪跳闪。

正看着,忽然,梅姑姑在我耳边悄悄说,那边正跑旱船呢,船姑娘好看得很。

于是就挣脱妈妈的手,牵着梅姑姑从人缝里狠劲钻进去看船姑娘。

只见一条花船,船身下方闪着一周流苏,白胡子船翁,轻轻划着木桨,花船就一漾一漾地飘。

船姑娘头上插着牡丹花,水红绣花衣裤,粉嘟嘟的俏脸儿不时向船窗外探一下,黑黑的大眼睛扫一眼,抿嘴儿一笑,人群里便不约而同爆出一片叫好声,船就顺风顺水地从我眼前飘过去。

忽然,好像进入了漩涡,船头忽高忽低,船身左右摇摆,白胡子船翁忽前忽后拿桨用力地划,划着划着,船又一漾一漾地飘起来,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那时,我觉得天下最美的女孩就是船姑娘,她的笑,她的眼,怎么也忘不掉,只是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那种惊艳的美。

后来读了《诗经·硕人》,觉得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形容,才是最妥帖的。

看了船姑娘,梅姑姑又拉着我钻进另一个人圈去看西番婆。

西番婆是一种有明显藏羌风味的社火。

耍西番婆的小伙子一律墨镜礼帽白衣黑裤黑马甲,左手持一面薄薄的圆形羊皮鼓,鼓把上缀着小铁环。

小伙子们右手持鼓槌用力敲击,羊皮鼓发出梆梆梆的声响,左手举着月白色的羊皮鼓上下左右翻舞,鼓把上的小铁环七里藏啷地响,平添了一份粗犷与豪放,节奏乐感很有些藏家集体舞锅庄的风范。

扭西番婆的姑娘们都穿水红绣了花的丝绸衣裤,胸前一块黑丝绒镶金边的肚兜,带子软软地一系,勾勒出好看的小蛮腰。

她们一个个粉面桃腮、俊眉大眼,头上乌发桃花红,耳中明珠晃人眼。

她们随着鼓点变换着队形,扭着八字步,时而双手叉腰扭腰肢,时而甩着红绸绢抛媚眼,引得小伙子们追着队列停不下脚步……这天的社火队往往有十七八家,各个社火队都憋足了劲表演,生怕被别家比下去晾了场,因此这天看到的表演都很精彩。

最忙活的是孩子们,在一个个人圈里钻进钻出,跑得不亦乐乎,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把各种好看的都收进眼底,装进心里。

谢谢邀请。

过年最温暖、最难忘的应该是喝红糖水。

书生的老家有个习俗,就是过年期间,去到别人家的时候,进门就要让喝一杯红糖水,而且必须喝掉!小的时候,左一家右一家,东一家西一家,一天跑许多家玩,就要喝许多杯的糖水。

喝到最后,虽然水是甜的,可是,真心难以下咽啊。

现在过年,串门比较少,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好像不怎么再让喝红糖水了。

不过,在当时,从外面进家,喝杯热糖水,确实是很温暖的;也是让人很难忘的。

欢迎探讨,欢迎留言。

书生出马,一个顶俩;书生出品,必属精品。

欢迎关注:一介书生94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24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