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的故事读后感

墨池的故事读后感,第1张

墨池的故事读后感 墨池记读后感

『墨池记』读后感 墨池记為宋朝名臣大文学家曾巩(1019-1083)所写。

曾巩為宋仁宗嘉右二年(1057)进士,与苏軾(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同年(同一年考上进士,不分年龄,皆称同年),其座师(那一年的主考官)為大文学家欧阳修。

同时上榜者尚有苏东坡之父苏旬(字老泉)与其弟苏辙(字子由),后人称為三苏。

上述五人皆為唐宋古文八大家。

墨池,在江西临川县,相传為东晋王羲之练习书法时,洗笔、洗砚的地方,久之,池水尽黑,后人称為墨池。

中国歷史上,练习书法到池水变黑的典故,首推东汉时的张芝(字伯英,善草书,后人尊為草圣)。

王羲之仰慕张芝,所以也学他一样“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由於王羲之比较有名,而且临池学书的地方比较可考,墨池遂成為后人瞻仰的胜地。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书法最好的,首推王羲之。

大家甚至认為他為天才,其「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最為后世所推崇。

唐太宗李世民死时,甚至把「兰亭集序」真本殉葬昭陵。

其实,王羲之的书法是到晚年,才登峰造极的。

虞和的《论书表》说:『羲之的书法,开始时并没什麼特别,尚且不能胜过庾翼、郄惜两位书法家,直到晚年,方才造就到极致。

王羲之曾经写章草答覆庾亮(与陶侃同时的大臣),庾亮把它给其弟庾翼看。

庾翼為之叹服,就写信给王羲之说:「我以前有张伯英的章草十张,过江(长江也。

西晋首都為洛阳,东晋建都於南京)时丢掉了,常常痛惜妙迹永绝,现在看到足下给家兄的书信,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為之讚叹不已。

』最后曾巩说:「王羲之之能有所成就,亦是他以精力自致的,不是天生的。

所以做学问的人应该努力不懈才对,更何况那些想要深造道德的人,更要长时间努力不懈啊!」日本最有名的书法家,叫小野道风(生於西元894年,中国唐朝时)他的书法,师承藤原伊衡,依然学习晋唐书风,而且深受王羲之的影响。

他年轻时,常苦於自己书法不能精进。

有一个下大雨的午后,他散步到溪边,看到一隻青蛙,想跳到一柳树上去捕捉昆虫,经过上百次的失败才成功。

小野道风方才顿悟到,学书法不是一蹴可及的,非长期间,持之以恒,不断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这样小野道风终於成為日本最有名的大书法家。

读到古时二位登峰造极的大书法家的故事,始信学贵专精、有恒之不诬也。

我一生懒惰成性,可以拖到明天的事,今天绝对不会去完成,至今一无所成,深感惭愧。

所以我常在年轻人面前吟诵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劝学诗』,来勉励他们。

诗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名人故事》读后感400历史上有哪些书法小故事?

好的,我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相传,东晋年间,有位修化于山阴的道士,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可惜无缘获得。

后来,他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王经常观察白鹅游戏,并从双掌划水中吸取笔法。

于是就买了一大群鹅养起来,伺机接近王羲之。

功夫不负有心人。

道士观察到王義之经常从一条小道上出入,于是就把他所养的鹅群赶到道路两边,日夜等侯。

一日,王偕友路过,果然被路边白鹅吸引,驻足观看,爱惜异常。

知道了是道士所有后,欲出高价买走。

道士欲擒故纵:我视鹅为朋友,怎么能卖给你呢?在王義之再三央求下,道士转入正题:要不,你给我抄一部《黄庭经》,我把这些鹅亲自给您送去!交易达成,皆大欢喜!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由来。

三百年后,另一位既崇拜王羲之,又崇尚道士的大诗人李白,感于此事,作诗颂曰: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说到李白,我再聊一聊他的书法趣事。

李白人称诗仙,自然骨子里崇仙尚道,这从他那些夸张豪放的诗句里就能看到。

一日兴起,邀杜甫,高适等诗友出游,时修行于王屋山的白云先生司马承祯,为道教清派宗师,与李白交往甚笃。

于是李杜等人一路直奔王屋山,赴阳台宫访司马。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李白一行登上王屋山,一问方知,司马先生已经仙逝。

李白于阳台宫外肃立许久,为痛失知音而沉默不语,神色凝重。

下山后,把酒痛饮,酒后遂作《上阳台帖》(后人命名),凡二十五字,畅快淋漓,字字珠玑!这幅法帖,也是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宝。

此帖自李白之后,为历代藏家和爱书者所爱,所以也屡经易手。

其中,狂爱艺术的宋徽宗赵佶,更是视若珍宝,前序后跋,为此帖重塑金身。

又经元,明,清,至民国初,流落于民间。

民国时期有位国学大儒,也是大收藏家,被人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得到《上阳台帖》被人欲卖往国外,十分着急,经多次磋商后,变卖府邸,以六万大大洋把此帖买下。

建国后,他听人说毛主席喜欢书法,遂把此帖赠送主席。

毛主席一见此帖,便爱不释手,细细揣摩,时时赏读。

做为一代伟人,主席知道此文物的价值,不久便捐给了故宫博物馆,也成了博物馆镇馆之宝中的一员。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书法趣闻,闻者增趣!

历史上书法的故事很多,不过对我启发很大的一个故事是欧阳询的,因为时间长了我也只记得大概吧,是说欧阳询有一次骑马行走,看见路边一块石碑,上面字不多,就几个字,边走边看就过去了,但他感觉字不错,又拨马回来继续看,看了会感觉距离远就下马看,看的累了就坐下来看,再累了就躺下来看,边看边研究,据说再那个石碑前看了三天三夜。

研究出了闻名天下几千年的欧体楷书。

这个故事说明了楷书大家也是费尽了心血才创造了精典。

所以我们学书法不能单靠多练,还要多研究,找出来好字好到什么地方,把它继承发扬,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写出好字就离我们不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0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