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红领巾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1958年红领巾的故事电影观后感,第1张

1958年红领巾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

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

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

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

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

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星星和火炬燃烧在队旗上,引导着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前进。

20世纪20年代省港大罢工和五卅惨案时期,一群流浪街头的苦孩子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成长为光荣的劳动童子团团员,在革命斗争中艰苦奋斗成长起来。

红领巾不仅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这就是红领巾的由来。

欲知更多详情,建议观看少先队队史影片《飘扬的红领巾》。

大家都应该只是知道其中一角吧。

其实红领巾的历史悠久,源自俄罗斯的东正教。

当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人民在俄罗斯夺得革命胜利,时为1917年。

那时候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势力很大,小孩子每个星期日上“主日课”时都会带着红领巾当作一个识别标志。

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俄共(布)为加强孩子的共产主义教育,设立了教导共产主义思想的少先队,由于那时候俄罗斯社会以红领巾当作一种光荣,俄共(布)就全盘接收,以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一种标志,并赋予新的含义——红旗的一角。

中国共产党继承苏联的传统,所以我国的少先队也带光荣的红领巾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如何写好介绍电影的文章,有人看那种?

如何写好介绍电影的文章,有人看的那种?直接进入回答环节:好多人都说首先要简单介绍,然后说明电影的时间、来历、演员阵容什么的,其实我倒是觉得选题更重要,因为只有你选择了对的电影,才能在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呀!接下来就是影片简介了(分基本介绍和剧情介绍),这个简介部分很重要,因为在观众的心里,就是要在没看到影片之前更迅速更直接的了解这部影片,既然是简介就不要拖沓冗长的长篇大论,要精益求精,里面包含了该影片上映时间、有谁执导、主要演员、是否根据某小说或真实故事改编等等。

利用简短的篇幅就能把影片的精华体现出来。

第三点,插图的作用,我看过挺多的介绍电影的文章,好多都忽视了插图的作用,其实插图是比文字更直观的表达方式,读者在阅读完介绍后,脑海里应该有了整个电影的大概故事脉络,这个时候恰到好处的配上几幅插图,尤其是精彩部分的和体现主人公形象的图片出现,是不是更加有吸引力了?第四点、锦上添花。

在插图下面配上主要演职人员介绍、作品获得奖项、片头曲片尾曲、幕后花絮、影片短视频。

这些都是加分项,让读者看完上述介绍后意犹未尽,有种特别想一睹为快的感觉。

总结一下,按这样的方式写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仿佛都将影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是不是很期待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一展风采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每个人喜欢的电影类型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科幻,有人喜欢悬疑的,也有人喜欢爱情、玄幻、都市等等。

有的人就很喜欢看电影阵容和导演,制作组,主要是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在里面,只要参演了,甭管什么类型,那都必须得去看,所以单纯的介绍电影文章怎么写好是不大可能的。

比如说,你自己喜欢看经典电影,尤其喜欢电影表达的一些人生哲理之类的,然后开始兴致冲冲地找一些经典的电影,分析电影中人物在特定场景的对话,分析导演的用意,分析剧本的内涵......等长篇大论地整理出来,也许就是一篇很有看头的电影介绍。

但是,不是所有群体都喜欢看这种费脑的经典电影,很多人看电影就图一轻松、快乐!不然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市场,都是什么“商业爽片、特效大片、无脑爱情片”等,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要能满足视觉、听觉、让人开心一乐,这部电影就成功了。

同理,如果是介绍这样的爆米花电影,就不用绞尽脑汁写一些道理,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看电影的年轻群体居多,写介绍文,就得偏年轻化,网络化,简单概括剧情,加一些电影的精彩桥段,再来点稍微专业的电影知识,就不会显得很俗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1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