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资料 【成语】一字之师 【注音】yī zì zhī shī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字师 【押韵词】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游人如织、单相思、足茧手胝、装聋作痴、公尔忘私、休戚共之[1]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2]一字之师原文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 “‘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其一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
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
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
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
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其二 南宋时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回在屋里写字,其中写到了晋人干宝,也就是《搜神记》的作者。
杨万里不知不觉把"干"写成了"于",变成了"于宝"。
当时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杨万里身边,便提醒说:"老爷,好像应该是干宝。
"杨万里很惊奇他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看出差错,便问:"是吗?你怎么知道?"小吏便翻开韵书,也就是字典,指着说:"您看,这里讲晋朝有个叫干宝的。
"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
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 其三 唐摭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旁边侍候的一个小吏皱了皱眉头。
李相见了,便问他因何皱眉。
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念错了一个字。
今天听您一念,我才明白应该怎样读了。
”李相听后忙说:“不对,我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
”说完,就把书递给小吏向他请教,小吏这才详细地说明了原委。
李相十分感谢小吏的指教,称他为“一字师”。
聪明的小吏因说话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四 1935年,著名书画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托抄写百花诗。
在写到其中一首藤花诗时,误将“茸”字写成了“葺”字。
当时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遥游公园的新华艺专毕业生,时才25岁的金尘僧见到了王先生的笔迹后,毅然提笔写下了一首名为《戏呈白龙山人王一亭文》的诗寄给了这位艺坛老前辈。
诗是这样写的:“丹黄甲乙究瑕疵,自昔曾闻一字师;那许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
”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诗时未经思索细辨就信手写了这个错字。
事隔不久,一首名为《七律·奉酬尘僧先生》的答谢诗送到了金尘僧的案头。
诗云:“多君只字摘瘢疣,极目天涯未易求。
自省衰年多事偾,频经尘劫念生浮。
摇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悭酒一瓯。
半偈有缘共佳话,阑干倚遍海云瘘。
”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
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木字旁有关的汉字成语故事或诗词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