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有关的毒品害人小故事

与学生有关的毒品害人小故事,第1张

与学生有关的毒品害人小故事 一个关于毒品残害人的故事学生毒品的小故事毒品害人害己的简短事例

他,曾经是一个被父母宠爱着的独生子,然而因为经不起朋友的引诱,沾染了毒瘾。

毒品控制了他的大脑,使他险些自杀。

吸毒使他不得不进了戒毒所,但父母却仍然支持他,希望等他能够从头再来。

今天的系列报道《毒品是魔鬼——关注吸毒特殊群体》请听记者春怡采写的第三篇:一名吸食冰毒者的心路历程。

见到何明,是在天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里面。

白净的皮肤、开朗的性格和那带着一丝稚气的面庞,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名被强制戒毒的吸毒人员。

他吸食的毒品是冰毒,第一次接触是在2年前,只是因为好奇就尝试了,而且尝试之后的感觉并不好。

(录音:2006年8月份,第一次是在朋友家里,他们玩,大家说用完很兴奋,看他们在一块吸食毒品我很好奇,说试试,这一试就沾上了,第一次吸食毒品难受,想吐,连水都不想喝,不吃饭,两天瞪眼瞪着,睡不了觉,非常难受,吸食完了以后脑袋发麻,晕,一玩就连上了,不像其他能停一下,就什么也不顾了,一直玩了两天两夜都没睡觉,都蒙了,出现幻觉了,总觉得后面有人跟踪,差点没从楼上骨碌下来,有恐惧感,总觉得有警察跟着,心想下次可不玩这个,省得受罪。

) 虽然身体上的感觉很难受,但是何明想放弃已经来不及了。

冰毒就是这样的,吸食过后能让人持续地兴奋,并且睡不着觉,何明曾经疯狂地连续三个月只睡了六天。

(录音:以前对毒品有点意识,知道海洛因成瘾挺厉害的,所以不碰,但是对冰毒了解的比较浅,我那三个朋友说这个东西没有瘾。

第一次是玩多了,过了两天又玩,第二次玩的少点,就好多了,越玩越想玩,只是不吃饭不睡觉,没有难受的感觉了。

后来一看别人玩时还想玩,还想找那种感觉,就是心瘾。

大概过了三个月以后,玩的挺频繁的,两三天都吃不下去东西,身体很瘦,不到三个月掉了30多斤肉,光想玩,一沾这个东西人就兴奋,玩着就入迷了,控制大脑。

玩到最疯狂时三个月都没怎么睡觉,就睡了五六天觉,睡不着,也没吃饭,不困不饿,三个月就是玩牌,除了玩牌就是吸食,除非是太困了,迷糊三个小时顶正常人的一天,起来吃一点东西,又接着玩。

) 这疯狂的三个月就发生在2007年1月份到4月份之间,身边不吸食毒品的朋友看到何明的样子,都劝他戒掉毒品。

但是,对毒品的依赖,以及追去毒品带来的刺激,已经让他疯狂了,那里还听得见亲友的劝告。

(录音:朋友劝过我,告诉我别沾这个,成瘾,我说没事,没有瘾,一两天不用也没什么反应,海洛因难受就知道了,这个不用也没事就是心瘾大,光想溜完玩牌,当时无法自拔,朋友的话听不进去了,朋友对我很疏远。

) 随着吸食冰毒量的加大,何明身体内的毒瘾越来越大,对毒品的依赖近似于着魔的状况,他自己有时感觉体内好像有一种魔力在控制着他,自己已经不能左右自己,成了这种魔力的俘虏,就这样,何明就在冰毒的作用下不仅生理发生了变化,心理上,特别是情绪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而抑郁,时而狂躁,甚至多次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倾向。

(录音:觉得后背疼针扎似的,沾不了床,非常难受,迷糊想睡觉,晚上睡觉觉得有幻觉,总觉得有人掐我脖子,晚上睡觉忽然就醒了,因为浑身难受,疼,一用完再不用就又难受,一不用五六天起不来床,吃完饭就睡觉,动不了,就是精神崩溃了,玩完这种东西容易特别抑郁,玩到一定程度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想打,脾气特别暴躁,老想打架,有一段时间玩就像神经病一样,自己一个人特别抑郁,一想没劲,都有自杀的倾向。

) 何明就这样痛苦煎熬了一年多,为了缓解身体上的痛苦,他不断的加大毒品用量,而用量越大,身心遭受的摧残就越严重,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在毒品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终于,今年4月26日,何明和朋友在宾馆里吸食毒品时被警察抓获了。

(录音:我们吸食完了,在那坐着说话,警察来了说检查身份z,翻东西翻到了吸管和板纸,然后就带我们去验尿就发现,去看守所呆了几天,30日到了这里。

那时戒毒意识很浅。

) 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几天之后,何明渐渐冷静下来,离开了毒品、远离了毒友,他开始反思自己,想到自己父母,这个1.80米的小伙子低下了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录音:家里不知道,我和家里人说我在外面上班住宿舍,眼有时熬夜肿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上班累的,她也看不出来,老不想回家,我妈老找我,这种状态没法回家,所以妈妈一直很担心很牵挂,家里在我这次进来4月30日才知道的,父母来看我哭,挺伤心的,告诉我在这里好好改造,对我来说是个惩罚,出去别再用毒品了,我心里挺难受的,觉得对不起父母,) 吸食冰毒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何明充分体会到了毒品的危害,意识到了毒品是“害人害家害身体”,他憧憬着戒毒成功后,开始新的生活。

(录音:我亲身体验过,不睡觉不吃饭的感受,这一年多的体会,确实害我不浅,身体也恢复不过来,难受,不自在,除了腰疼就是背疼,我以前140多斤,用完冰毒就瘦了,我进来时110,对钱也造成影响了,也毁坏家庭,我吸毒大概花了五六万块钱,亲戚朋友看我挺老实的,一听说这个造成阴影了,出去之后我不再复吸,管教天天给讲课,讲毒品的危害性,我了解这个东西了,以前以为它好,知道危害性了,害人害家还害身体,自己把自己给毁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接触沾这个的朋友,找个工作,稳定上个班,给家里分担分担。

) 每一位吸毒者的背后都有相似的经历,故事的结局大多是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不断在戒毒所出出进进,有的进了监狱、有的离开了人世,当然也有少数人成功戒毒。

我们希望何明能真正摆脱毒品恶魔,实现自己远离毒品的的愿望。

何明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危害,希望年轻人,不要图一时疯狂、一阵快乐,吸食第一口毒品,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沾食了毒品,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无休止的痛苦,何明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毒品害人的事例,详细一点的,谢谢!你是不是看到过大学生吸毒的新闻?毒品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大学生这么“近”的?

题主说的没错,随着冰毒、麻古、K粉等合成毒品的出现,吸毒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吸毒人员,毒品滥用呈现低龄化趋势 。

根据《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我国18至35岁的吸毒者有141.9万人。

四川省禁毒办表示,今年来,毒品滥用低龄化趋势明显,全省现有35岁以下吸毒人员13万余人,占现有吸毒人员的61.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犯罪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毒品滥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涉毒?究其原因,青少年对毒品认知的偏差,周围朋友圈的诱导,以及新型毒品的易得性等,导致了越来多青少年迈入吸毒的深渊。

对毒品的认知偏差:新型毒品不会上瘾“溜冰(吸食冰毒)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溜,没钱了就不溜,很兴奋,也不难受,不上瘾。

““海洛因我是不会吸的,其实冰毒的危害也没有多大,朋友说可以减肥,感觉很新鲜,就试了试。

”“不会上瘾”成为青少年涉毒的主要原因,他们清楚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危害性,但却对新型毒品存在很大的认知偏差。

传统毒品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不同的种类在生理上具有强度不同的致幻性和成瘾性,一旦开始接触毒品就会成瘾不可自拔,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

按照这个逻辑,吸食如果不成瘾,或者成瘾性弱,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有效地自我控制那就不是毒品。

新型毒品的使用者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将他们的吸毒行为与传统的吸毒行为区别开来,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是众多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新型毒品以冰毒、k粉、摇头丸为主,中国药物依赖治疗中心的杜万君认为,成瘾性小是相对的,实际上新型毒品对人体的作用与海洛因相差不大,只是依赖性相对较小,但是作用的周期长,更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

新型毒品不仅是带来精神上的危害,在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性兴奋和幻觉,更有可能使梅毒和艾滋病在不知不觉传播。

朋友圈诱导是关键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还处于朦胧阶段,习惯于模仿自己的同伴群体或者明星。

朋友或偶像的诱导是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青少年常常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嘲笑或者遭到群体成员的排斥,他们会认为做出群体期望的行为就不会被其他人忽视。

“大家都在吸,很时髦,溜冰会显得很有档次,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刺激,而且会交到很多朋友。

”“开始,每次他们吸时,我都在旁边看,觉得这不应该吸,后来他们一再劝我,甚至觉得如果我不下水是不是会告密,我也就开始了。

”娱乐圈吸毒現象愈演愈烈也给青少年传播着一种观念:吸毒是一种时尚的体验,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高端的娱乐方式。

“溜冰”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符号,有的人竟公然在娱乐场所拿冰毒请客。

新型毒品易得性是催化剂新型毒品的易得性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催化剂。

无论在迪厅、网吧,普通私人住宅,新型毒品经过朋友之手的转播很容易得到。

与海洛因这种从天然植物中加工得到的毒品不同,新型毒品是化学物质合成的,原料介于药用与非药用化学原料之间,钻了两套监督体系的漏洞,这就使得新型毒品原料易得、制取容易、售卖容易。

随着近年来警方打击力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贩卖毒品者依靠吸毒者以小批量的方式推销毒品,同时利用青少年作为传播和吸食的双重工具,使他们成为贩毒者兼吸毒者,同时扮演诱惑他人的角色。

此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滥用;新型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这就容易被动机不良的人利用,例如,趁机放入饮料、啤酒中使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毒品,产生更大的社会危害。

目前就已经出现了”奶茶“、”跳跳糖“、”邮票“”巧克力“”茶叶“”干花“”果冻“等毒品伪装形式,外表与一般的零食、饮料无异,青少年一定要警惕这些披着”外套“的毒品。

青少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明白新型的合成毒品也是毒品,擅用自己的好奇心,不要以身试毒,更要远离那些吸毒的朋友,远离毒品经常出没的是非场所,提高警惕,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送的饮料、香烟和酒类,更不要听信“吸一口不会上瘾”的谣言,遇到情绪低落的情形一定及时向家人和老师寻求帮助,不要因为一时空虚就靠毒品来疏解,不然反而会至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

准确的说不是离大学生这么“近”,而是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吸毒人员确实越来越呈低龄化,这种趋势是从冰毒、麻古和K粉之类的合成毒品取代海洛因成为主流毒品之后。

从我接触的吸毒人员来看,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很多,但比他们更年轻的,例如十四五的岁的吸毒少年也不少,而他们吸食的毒品无一例外都是冰毒、麻古和K粉,以下数据就是我曾经统计过的数据,触目惊心吧!海洛因流行的时候,我国的禁毒宣传也十分强盛,从小孩到大人,都知道这种白粉状的毒品非常害人,碰了就会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往往还会贴上很多吸毒死亡的惨烈照片,所以很多人都会从内心都会抗拒。

但是冰毒、麻古和K粉合成毒品流行的时候,禁毒宣传似乎就开始滞后,所用的资料也是套用之前海洛因。

但我们知道,这两大类毒品是不同的,包括他们的成瘾机制和症状反应,这无形中给了毒贩子们机会。

海洛因成瘾之后,会让人生不如死,一天不吸就难受,所以很多人看到真实情况也会害怕。

而冰毒、麻古和K粉虽然一样成瘾,但不会像海洛因那样有强烈的戒断反应,特别是初期症状也不明显,所以这很容易让人误会这些毒品的危害。

实际上,冰毒、麻古和K粉到了后期,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伤害是很大的,但这跟吸烟一样,都是后期的事,有几个涉毒的青少年会管这事,看到旁边的人吸毒像没事一样,很容易就被人引诱吸食。

于是在“这只是提神用的”、“可以助性”、“不上瘾”的口号下,很多青少年就这样被毒贩们带上道。

从我与吸毒青少年的沟通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一方面拒绝海洛因,知道这是毒品,会害人,但另一方面却认为冰毒、麻古和K粉没什么危害,所以才吸食上瘾。

所以这不仅仅是大学生吸毒严重的问题,更是广大的青少年吸毒严重的问题,而禁毒宣传更要加强学校的预防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2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