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叫你的名字 嘿嘿,这不是高封总经理吗?怎么也到小摊上来喝汤啊? 我的高声叫喊,吸引了蹲在地上哧溜哧溜喝汤人的目光。
啊,肚子不舒服,喝碗汤暖暖。
高封拍拍隆起的肚皮,坐到一只小木马扎上。
喂,老板,快给高经理上碗热汤。
要快啊,高经理忙着呢。
高经理,听说你又揽到了通力花园的工程,好家伙,上亿的投资你可以赚上两千万啊。
这年头赚大钱可不容易啊。
喂,老板,汤快一点,高经理到你这里喝汤是看得起你啊。
我知道高经理是到五星级酒店喝早茶的。
一群民工围到店铺前,嚷着加汤放辣椒。
喂喂,你们往旁边去,别往这边挤。
没看见高经理在这喝汤吗?这帮人就是素质低,除了吃就只知道钱,给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高经理,你那两千万拿到手,还不要把全市的打工仔吓晕了? 民工把火烧馍一掰四块泡进汤碗,不友好的目光横扫着这个角落。
高经理皱着眉说,你不喝汤? 我不喝,我爱转悠,反正也没啥事。
我老远就看到你的皇冠车,16888,一路发发发! 啊!别看你停在街拐角,呵呵!我认识。
高封没喝完汤,撂下碗走了。
高总您慢走哇。
老板,你不认识他吧,那是宏发房产开发公司的高总经理,我们熟着呢。
一会儿,高封总经理的车已经没了影。
呵呵,这不是高封总经理吗?怎么也来泡澡啊? 高封满脸不悦,啊,陪客户。
什么客户啊?是搪塞嫂夫人的借口吧,哈哈。
如今男人也不容易啊。
我看高总可是每周来三次,没见有客户啊。
怎么你跟踪我? 哪敢啊。
我和这儿的老板是朋友,常来帮着招呼。
高总还是要18号梨梨小姐吧?那小妞水灵可人,还一直把你叫马老板。
高封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快来人,招呼好这位马老板。
叫梨梨小姐来。
高总,其实你也没有必要用这个假名,这儿的小姐都是很讲职业道德的,不会出卖客人。
哪像莱温斯基拿着克林顿的物证去验DNA啊,听报上说,南方有个记者专门从小姐手里收集客人用过的套子,还放到冰箱里去储存,去敲诈。
我教训梨梨不能做那种缺德的事,给多高的价钱都不能干。
梨梨,快点,马老板等着呢。
高封铁着脸转身走了。
哈哈,这不是高封总经理吗?今天有空来接孩子啊,往日可都是嫂夫人来接送的啊。
高封爱答不理的,我今天有空。
难得难得,你可是日理万机。
你在这干吗?孩子也在上学? 没有没有,我就是爱瞎转,反正也没啥正事,听说这段时间治安状况不太好,邻近几个市都发生了绑架儿童勒索案。
你听说没有,S市搞房产的一个老总,儿子被绑匪绑架要50万元,结果钱送到,绑匪还撕了票,惨啊,孩子才12岁。
高总,你的公子今年多大了? 高封扭过脸,不搭理人。
学校门口等待接孩子的人多了起来,小商小贩也备足了精神向人们兜售廉价的各类小商品。
高总,你孩子的名字起得好,高昊是如日中天的意思吧?小家伙长得很精神,像你。
初一五班坐在三排中间,对不?学习挺好,还是班委,对不?上周学校开运动会,铅球比赛拿了第二名,对不? 你不去接孩子? 我那孩子不用接,离家近,出门就到。
就是学校条件差,孩子也不好好学,前两天还和我闹着要转学。
我说还想转学,连这学校的学费都快交不起了。
放学的铃声响了,人们开始往学校门口涌。
哎,高总,我看到你儿子了。
你儿子好认,眉心有块胎记,是富贵相啊。
高封一言不发,把儿子推进车里,自己也钻进去。
临行前,摇下车窗,探出头对我说,明天上午到我办公室来。
是喽,你走好,我准时到。
第二天上午,我讨回了被拖了两年的工钱。
求写作高手帮写美文或者散文你读过著名作家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吗?一汪曾祺作品选集有一本《四方食事》,是以他的一篇散文的名字为书名的。
全是选的他有关美食和茶烟等作品。
比如《豆腐》、《无味》、《罗卜》、《故乡的野菜》、《干丝》、《四方食事》、《口蘑》、《马铃薯》等。
他的散文,语言幽默、活泼、从容又自然,就像跟你聊家常。
看到他笔下的美食,常常读着,不由自主地咽口水。
恨不得放下书本,恨不得立刻去尝尝这些美食。
这是汪曾祺文字的魅力之处。
不过,也有些美食,被汪老写得生动形象。
我看着直摇头,怎么想象着,也不会好吃,比如龙井茶包饺子,有几个人唱过这种独特的美食的?我想着,无论怎么调制,味道也不会好吃吧。
《五味》在文章的结尾,汪老这样写道:茶可如馔,制为食品。
杭州有龙井虾仁,想不恶。
裘盛戎曾经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
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说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茶粥”一品,万不可少。
茶粥是啥样子?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
……曾经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看到这些,忍不住哈哈大笑。
可以想象这个面容慈善,穿着好不讲究的小老头,用笔写下这段文字时的表情,有多可爱。
简直像个孩子似的,让读着笑得不行,他却一脸无辜。
二认识汪曾祺的幽默、大度和豁达,在他的文字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
比如他的散文《随遇而安》:我当了一回右派。
真是三生有幸。
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说他最初不是右派,是后来“补课”补上去的,因为当时他们系统指标不够。
当时汪老是刊物编辑。
虽然这篇文章读起来轻描淡写的,其实对他打击很大,差点因血压高犯病。
汪曾祺散文中关于美食的散文中,我最喜欢他的《马铃薯》,文章语调看起来轻快、从容,其实文字背后的情感是忧伤的,也很无奈。
他被发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在那里,他画了成为中国蔬菜图画经典的《中国马铃薯图谱》。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成就,就是当初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动,成为现在的佳话。
在摘掉帽子后的轻松时间里,他开始天天画马铃薯,画马铃薯的叶子,也画马铃薯的花。
三上个月我外甥女结婚,嫁到泰安附近的肥城县。
一路上我们看到整齐的庄稼,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
待下车问正在浇地的农民,才知道一路上茂密齐整的庄稼,是马铃薯,就是我们当地说的土豆。
听到他们说土豆时,我立刻就笑了,我想起汪曾祺这篇散文《马铃薯》。
没看过汪曾祺散文而又喜欢写散文的,我觉得应该好好读读他的散文,大有裨益的。
我喜欢汪曾祺的作品,包括文字和小说。
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有了一定阅历,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他文字的真谛。
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和文字风格,值得现在文人学习。
他的小说的好处,在于文字平淡、质朴,沉静而从容。
向你叙述一个不算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笔下的人物,一般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下的小人物。
正因此,这些人物更能打动作者的心。
四文革期间样板戏京剧电影《沙家浜》是汪曾祺的编剧。
即便好多中老人不认识汪曾祺,也知道《沙家浜》,虽然是样板,也是经典。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传统文学作品,更不会认识汪曾祺了。
还好,还有我们!
说来也巧,看到这个话题时,我正在自家的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阅读汪曾祺先生作品“汪曾祺散文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先生为散文大家,后期作品喜欢研究美食、茶饮和花草,相关美食作品丰富多彩,无论是家乡的野菜还是北京的豆汁儿、昆明的汽锅鸡、河里的河豚,皆是汪老师笔下趣闻。
“食肉者不鄙”一文,有关各地的鲜美菜肴如数家珍,从淮安菜狮子头湖南腊肉,加上镇江肴蹄、东北的白肉火锅、广东的烤乳猪等等,一口气写了分布于大江南北十二道风格各异的菜肴,看来,汪老师口福不浅。
汪老师不仅写当代地美食,名篇“宋朝人的吃喝”还带领读者来了一次穿越。
在文中写道:宋朝人的吃喝好像比较简单而清淡,连由皇帝参加的御宴也不丰盛。
原因是“有定制”!2018年底,在铜陵偶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北”先生,他是“汪曾祺作品研究会”秘书长,期间我也有所讨教他对汪曾祺先生作品的精华之处之见解?苏北说:就如徽派建筑,色调看似简单,内涵包含万千。
读汪曾祺先生作品之美食篇,品的是餐中小鲜,悟的是家国情怀!图一为“苏北”先生,图片为田间手机随拍。
@头条美食 @作家乔叶 @高亚辉写字的地方 @悟空问答 @头条旅游 @老胡写实 @洛阳吃喝玩乐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