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螳螂成语的故事100字

查找螳螂成语的故事100字,第1张

查找螳螂成语的故事100字 类似螳螂捕蝉由哲理故事演化出来的成语还有哪些

哲理成语资料汇编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 *** 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 —— *** 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

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

车盖——这是车篷。

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

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

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汤——汤,就是热水。

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

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

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

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 屠――――屠宰,宰杀牲畜。

殚――――尽,用完用尽。

家――――家庭的财产。

技――――屠龙的本领。

评点 世界上并没有龙这种东西,但朱泙却硬要去学杀龙,结果只能是耗费光阴,所学非所用。

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

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

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

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

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 注释 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

他是楚肃王的儿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国当是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长——音掌,长官,首领的意思。

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

善良的人们,要透过表象,识破这种骗术。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

注释 昔――――从前、过去的意思。

御――――指鲁侯亲自迎接的意思。

觞――――动词。

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脔――――切成块状的肉。

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纷繁芜杂的;人们做事都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

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

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

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音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

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

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评点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jù)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

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

神话故事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3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