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家训故事

百善孝为先家训故事,第1张

百善孝为先家训故事 家训家风故事1000字(我的爸爸)家训作文,关于百善孝为先的,600到800字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有着千千万万的优良传统,而其中有一个是最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简简单单的诗句就反映出了这个优良传统——孝顺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

‘百善孝为先’这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谚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颂道。

正如孟子所说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充分说明了孝顺的重要性。

可在如今的社会有的人却连禽兽也不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南洛阳。

一个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本应该膝下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的时候,可现实却让人震惊,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建造的茅屋里,四周漏风漏雨,屋顶还有一个大洞,在屋里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里面早已没了热气。

我曾看过老人的照片,那苍白的头发,憔悴的脸庞,无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躯让人可怜,而她住在一个漏风漏雨的,摇摇欲坠的屋里,躺在一张木板床上,盖着一床乌黑潮湿的被子,枕着一个用编织袋里面塞上一些破布制成的枕头更让人震惊。

也许你会问他的儿女呢?怎么没有管的?那我告诉你,老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而他的二儿子就在离老人几百米远的老人亲手盖的砖瓦屋里,但他不赡养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响老婆。

他的大儿子在县城有两座房子,可死活不赡养老人。

女儿们远嫁它方,都没有一个人照顾老人,老人的钱财也全被两个儿子瓜分了,现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时来照顾一下老人。

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面条。

那里的乡长也曾亲自做过调节,可最后无果而终,甚至儿女们再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看望老人,有这样的儿女真让人寒心啊。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

北京的柴玉吉老人,养有五个儿女,但最后被活活饿死在家中,半个月后才被人发现。

还有江苏的林兰珠老人,待在大儿子的门口六天六夜,而大儿子却一直不开门,直到第七天风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饿死在大儿子家门口。

出现这样的事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是现代教育做的不全面还是其他原因,为什么中华民族的美德被这些人所丢弃?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谢延信谢延信是一名普通矿工,原名叫刘延信,在妻子死后为照顾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谢延信。

他照顾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顾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个做儿子的责任。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大家看看这个‘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个‘子’这说明是当人老了之后由儿子背着。

这就是‘孝’字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道。

让‘百善孝为先’从我们这里继续流传下去

家训作文,关于百善孝为先的,600到800字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所提倡的百善孝为先,我认为非常好!孝是感恩。

父母生我多艰,养我不易!自襁褓提携捧抱到成家立业, *** 心劳累,无私奉献了一生。

父母年迈之际,生活能力有限了。

因此,作为子女应该感恩报德,孝敬父母!其次,我认为孝是一种道德品质。

有孝心之人很善良,正直,情感充沛,有一种奉献精神!关于孝顺中的顺,我是这样认为的,顺是顺从,遵照。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特别是封建王朝,规范了一整套人伦关系法则。

君臣父子,更在其列。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正因为如此,在封建社会不知酿成了多少令人叹惋的悲剧!随着时光的流逝,封建制度已成过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孝顺父母的同时,也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父母之命,则根据客观现实,好的遵从,不实际的要多多说服父母,包容父母!而且,要把孝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其实,这也是孝!

因为这是人的根!一孝倾城很高兴为您作答!作为主打亲情孝道的我来说,这道题不容错过啊。

百善孝为先,我一直奉为真理的一句话,为什么孝为先?从不同角度来阐述一下:一、因为我们的生命思想皆来源于他们。

为什么要把孝看得这么重?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赋予,无论从小的衣食无忧,还是现在自己奋斗的成果财富,音容笑貌,一切的一切,都有父母的影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对我们的爱,是舍己无私的,是穷尽我们一生之力也无法回报的完的,小时候,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追求、理想、时间,把所有经历都用在我们身上,可是往往反过来的时候,很多子女却因为工作、孩子、压力等等,无法给予父母同等的回报!他们可以为我们付出所有的所有,而我们难以回报其万一中的万一!二、作为子女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

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很孝顺我爷爷,无论多困难的时候,我母亲坚持做饭的时候给我爷爷单独做炒菜,然后是给我和我父亲单独做好吃的,我母亲多数时候只吃最简单的东西,还有剩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为人必须孝敬的理念,这也是我现在把爷爷接到身边尽孝的主要原因!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老人如何,极有可能就会成为将来我们老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对待我们的方式。

你希望到老了孤苦无依没人理遭人烦吗?如果不希望,请从自身从现在做起!三、天地良心,繁衍规律!乌鸦尚知反哺,作为高等动物有情感有思想的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不孝之人不可交,必遭天理因果世人的唾弃,亲人孩子的不耻!现在太多的伪孝之人,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让人贻笑大方。

他们的孝,是做给旁人看的,而我说的孝,是做给自己良心看的,无愧天地,俯仰坦然!孝顺,除了孝,还要有顺!千万不要只记得孝,而忽视了顺!这两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何为孝?把自己能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全部尽孝给老人!为了老人哪怕自己不结婚,自己过得凄凉,只要能把全部精力用在老人身上,就是孝!对不起,我不认可这种孝,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给老人尽孝,并不矛盾,并不是有你没我!而舍弃自身幸福的尽孝,绝非老人愿意看到的!那样只会让老人心中难安,充满自责!因为儿女的幸福,在很多老人看来,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何为顺?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要顺着老人的心意,而不是顺着自己的心意!你认为的尽孝,在老人心里可能并不开心,老人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过得幸福,首先你要把自己的幸福展示给老人看,让老人心安,然后多做能让老人开心的事情,孝其人,顺其心!老人需要的,不是什么锦衣玉食,其实他们期待的很简单,就是简简单单的陪伴!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事情,朋友给母亲买了一件超级贵的衣服,他说要把最好的都给父母,还硬要老人穿上这件衣服,可是老人家穿着这件衣服,坐不舒服,站不舒服,坐立难安,生怕坐坏了衣服,刮坏了孩子的“孝心”!这是孝吗?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自己省吃俭用而肯为老人花钱的行为我也竖大拇指,但是我想说,你只有“孝”没有“顺”,你没有真正理解老人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孝只满足了自己,却没有满足老人!通过和九十岁爷爷的朝夕相处,我学会了很多!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父亲不在了,我爷爷还有两个女儿共计三个孩子,可是两个女儿不管他,他老人家在我小的时候就对我很好,饮水思源,在他年老体衰之时,我要尽我所能做出回报!我爷爷这个年纪如果仍然自己生活一是太危险难以让人放心。

二是没人陪伴太让人心酸。

三是九十高龄没人照顾我会看不起我自己!把爷爷接到身边照顾以后,随着陪伴的加深,日常的相处,我的收获也很大,朋友们,别以为照顾老人耽误我们自己的时间,影响我们的休息,其实从照顾老人这件事情中,我们也可以学会很多东西:首先:爷爷的话多了,笑容多了,爷爷开心我就开心,随着爷爷心情越来越好,我的心境也有所提升,说白了对得起自己良心,俯仰无愧于天地!其次:心态上的学习。

爷爷之所以九十岁身体还很好,跟他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无论什么事情都往开了想,至亲的离去也经历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也经历过了,自己在老家吃不上饭也经历过了(那个时候我一周回一次老家给他送饭和陪伴他,但是太不方便),阅遍世事的爷爷,无论什么事都一笑置之,唯一会与人争辩的,就是当有人发泄对政策的不满之时,爷爷永远感恩于共产党,他坚持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共产党,是毛主席为我们带来的,他永远感恩于党!我也从爷爷身上学到了这种坦然的心态,这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最后:我延续了中华文明孝顺的美德,为身边人,为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虽然尽孝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是我通过自己的举动,还有今日头条的媒介,我希望让“孝道”广泛流传,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万不能让这个优良传统,有所缺失,有所懈怠!因为孝顺,我赢得了亲人的尊重,赢得了爱人的支持,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所以奉劝大家,不要等亲不在时,子才欲养,尽孝不能等,老人时间越来越少,千万不要再次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到时痛哭流涕,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孝,发乎于内心,表达于红尘,收获于冥冥天理,传承于子孙万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3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