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外国语考研

河南大学外国语考研,第1张

河南大学外国语考研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哪几个硕士点现设有英语、俄语、日语3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河南大学考研英语系到上海外国语难不难?

这完全看个人情况。

从环境来说,河南大学的外语学院算是大陆老牌外院了,实力在省级重点中作为考研跳板硬件是没问题的。

考研是相当艰辛的,但也是先苦后甜的,上外也是大陆比较不容易考的几个外办之一。

河大外院的学习氛围是好的,接触过,关键看个人能不能拼出去

2011考研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美文学,362分,会不会被调剂别的专业,如果被调剂,复试的时候是复试英美文河南大学考研364能通过吗?12名?

不知道这个学校录取名额是多少?不知道今年国家线是多少?按往年的经验判断,你的分数应该能过国家线了。

但如果没有过本校的复试线,还是不能参加复试。

即便你的分数够本校的复试线,但如果单科成绩没过国家线,或英语或专业课没达到本校复试线的标准,还是不能参加复试。

一般的学校是按照1:1.2的比例选取复试学生的。

如果你的复试成绩没有在录取名额以内,但允许你参加复试了,你就是备胎。

假如你这个备胎复试成绩突出,就能闯进录取资格名单。

如果你的成绩已经在录取名额以内,但你复试的成绩不合格,还是会落选录取资格的。

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希望你好好准备复试,争取突围成功。

根据往年的考试情况来看,题主如果是理工类专业的话,没问题;如果是文史类专业,有希望!下面应尽早做好复试准备。

那么,考研复试该怎么准备?1、考研复试流程复试流程各大高校大同小异,复试时间一般是两天左右。

在准备复试之前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复试比重,有些可能为40%、50%,甚至大于50%,不同院校初试与复试的加权方式可能不同,这些都可以在报考院校的研招网官网上面会找到往届的复试通知,会有体现。

复试包括体检、笔试、面试三种形式(注意留意学校的复试通知)①复试面试流程一般为:面试组织→抽签入场→面试答题→随机提问→考生退场→评分考核②面试可能会不在同一个考场,因为面试问题一般包括中文的面试问题、英文的面试问题,所以有些院校会分开专门的考场。

有抽签答题,随机提问的可能,这些都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答题思维、逻辑,向老师展现重点的能力。

2、复试面试的形式一般院校的复试都会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是小组面试的形式: 结构化面试:是传统的面试形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此类型的复试面试,面试形式是多对一的,大部分是3对1、5对1和7对1,可能还有记录员。

导师手里有一个给学生评分的表格,还有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复试题目让考生抽签回答,导师根据考生的回答,可能还会追问各种问题,目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讨论面试:也叫无领导面试,此种面试是将多名考生临时组成一个团队,分析并解决既定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面试形式通常会用在职业面试,但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被用在院校专业的复试面试上,这也是未来研究生复试面试的一种趋势。

3、导师常考的问题面试的过程,导师们也是希望在短时间内了解即将跟从自己的学生到底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有什么专业发展潜力,遇到问题的思维方式,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拥有怎样的心态。

通常会问:(1)考生应该在复试面试考场中如何介绍自己?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你的经历比你的名字更重要。

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都可以简要介绍。

回答问题的过程是考生综合能力的展现过程。

(2)该怎么样组织语言回答复试面试中的问题?拿到题目,应该考虑要套用哪个理论,从哪个角度入手,一共要分为几点来答。

这样条理才清晰。

如果能举例子,最好用上,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一个同学被我们冠以“两面性”的绰号是这样来的,他说自己在复试时,每个题目都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感觉效果还可以。

不妨借鉴。

(3)如果问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该怎么回答?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然是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了,有的学校参考书目是自己编写的,如果你说看了某某大师的著作,就没有提到他们学校的,他们会怎么想?(4)问到你是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者期刊的,怎么回答?这个和上个题目差不多,能写书的说明都不是等闲之辈,最好是中性回答,不带个人偏见,或者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高分,那就需要在表达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深度上有所加强。

(5)今年发生了某某事件,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这也是热点型题目,而且是命题型。

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起来,要求的量比较大。

但你可以参考如下的准备策略:①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

导师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这阶段他关注的焦点,面试的时候他的兴趣点,也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②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

③关注一下相关评委的研究方向,毕竟不是你的导师的评委也可能提出一些问题。

特别提醒:如果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他一定会对你留下不错的印象。

(6)对于你所报考的专业,你曾看过什么著名的书,作者,成书的朝代或者时间,书的编目方式,以及该本书的主要学术思想,有哪一条对你印象最为深刻,并请简单阐述。

建议:准备一到两个案例。

如果实在没有准备就上了考场,那就如实回答,以博得诚实的好感。

(7)请你举一个今年发生的与你所报专业相关的热点事件,并谈谈对这些热点事件的看法。

对策:理念联系实际,事先准备一些热点的分析提纲。

建议:关注行业热点,并主动进行分析。

(8)如果问到刚好是我所不知道,或者没有底的怎么办?在专业面试时,很多考生都会被问到不懂的问题。

此时考生一定要诚实,就说不是很了解,不要不懂装懂。

导师既然问了那个问题,表明导师对问题很了解,靠蒙是不能过关的。

考生最好在告诉导师不懂后,利用一定的面试技巧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老师会感觉,这个学生虚心诚实,善于思考,也会给给老师应急应变能力比较强的好印象。

所以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运用面试技巧增强自己的考场应急应变能力。

(9)自己今后研究的优势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发难式提问。

考生应该从逻辑方法,思维习惯等上层角度去论证和应答,因为任何专业尽管其学科内容不尽相同,但研究问题的逻辑方法却大致可共享并普适。

例:“你本科的化学专业会对今后所研究的企业管理专业有何帮助呢?”答:四年化学学科的研习培养出自己注重条理逻辑和追究方法步骤的这一理工科思维习惯,而随着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需要相当的数据支持已是方向之一,那么严谨的理性思维便可为发散浪漫的人文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逻辑化规范等等。

(10)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如何——求职抑或深造? 该类问题旨在探寻学生的读研目的,回答这些问题时,提醒大家实事求是上策,诚实坦荡是要旨。

(面试问题不会就答不会,千万不要说忘了、瞎掰扯,很影响分数的,显得情商很低) 4、通知时间及通知形式除去34所院校外,其他院校的通知都是在国家分数线出来之后在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复试通知,34所院校的通知请随时关注你所报考的院校,一般是在二月初就要开始关注,因为这个时候部分院校已经陆续出专业课成绩了。

具体通知形式,各个院校一般在本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也有个别院校电话通知。

5、具体考查哪些方面能力复试面试其实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心态等方面。

具体来说:综合素质能力: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以外的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责任心;事业心;纪律感;人文素养;举止表达礼仪等;专业素质能力:大学阶段的成绩、外语听说能力、科研学术情况、专业实践情况、专业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能力:答题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举一反三、是否有发散思维;个人心态:积极阳光;中立不偏激;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6、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首先要带齐报考院校规定的资料:①身份z明:初试准考证、本人有效身份z原件及复印件、毕业z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或复印件;②政治审核表:档案单位一般应与报名时填报的工作或学习单位一致且须加盖公章,该表需要在院校网站下载;③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档案单位公章,在复试时单独交至各学院;④部分院校需要交纳复试费及带一寸彩色免冠照片;⑤加分证书:四、六级等相关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等;⑥撰写材料包括面试简历(5份左右)、自我介绍及给导师的信件等。

7、是否过线就能参加复试达到国家分数线后,各大高校会根据招生比例,安排复试,大部分会采取差额复试,比例在1:1.2至1:1.5之间,甚至更高,具体差额比例考生需要在学校官网上公布的研究生复试招生简章中进行查询。

所谓差额复试,举个例子:一个专业需要招收10名研究生,差额比例如果是1:1.2,那么将会有12个考生进入复试。

所以如果一位考生过了国家线或者院校线,但排名没有进入前12名,还是没有参加复试的资格。

因此不是过线就能参加复试,考生还需要结合复试比例、排名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要一味只关注是否过线。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5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