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第1张

启发式教学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是什么?启发式教学 的英文怎么讲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其主要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是由孔子创立的,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是什么样子?

孔子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学生前来学习,除了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之外,还有就是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效果好。

《论语·述而篇》记载了孔子是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0 1 学生不思考,老师先不去启发“愤”,学生学习后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但想不明白。

“不愤”,就是听了老师的课,没有听明白,陷在糊涂的境地,一窍不通,但也不去思考。

“不愤不启”,意思是如果学生不经过深刻思考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学生,不能死学习,还要善于思考。

如果自己不思考,认真领悟,只靠老师灌的输,一些深奥的学问是很难明白的,也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这个时候,老师去点拨他,他也是一盆浆糊,也往往不启而不发,再点也不会通的。

即使老师给他标准答案,学生也只是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有所得,但还有想不透彻的地方,就是一种将通未通的状态,这时候老师进行点拨,让其开悟,使其豁然开朗,一点就能通,效果最好。

0 2 学生思路不清,老师不要急于启发悱,学生学习有所得,想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比“愤”更进一步。

“不悱”,没有达到急于想表达出来的程度,这说明他还没有想明白,当然也说不明白。

当他想清楚了,正确地表达就容易了。

“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学生学习后,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也想通了,也明白其中的微妙,想要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与人交流,但是又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说明他已经基本思考清晰 清楚了。

这时老师引导他,让他理清思路,把自己的认识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0 3 不能举一反三,老师不要教新知识如果教一点,学生不能联想到相同或相似的三点,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掌握,他不会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的知识,不能触类旁通,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教新知识。

等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知识消化了后,能由一点推演出更多的知识点,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这时候再教不迟。

老师所学是有限的,老师的所教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手把手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靠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这样的学习也是有限的。

学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能单纯靠老师的灌输,关键要靠自己悟。

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老师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学与悟。

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把老师教的一点联想到许多相同点和相似点,做到一通百通,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愤、悱和举一不能反三,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经常遇到的状态,都是欠一点火候,需要老师再加一把火,火候就到了。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但不是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学生顿悟,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不是老师唱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而是教与学是互动的,老师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也不是只给标准答案,而是循循善诱,一步一步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起到导师的作用;学生还要学习和思考,不能全靠老师给标准答案,要用心思考,把老师所教知识的学会弄懂,进而举一反三,这才是良性的启发式教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

欢迎关注@丁小的时空 ,带你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孔子在《论语》中讲的一清二楚,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学生心求通未得之意,“悱”是学生口欲言未能之貌。

孔子认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正如《学记》所云:“故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怎样启发诱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善教者不应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探索真理。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这一教学法仍有研究和使用的价值。

孔子认为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卫灵公第十五),遇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学生连孔子都没有办法教好他。

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善思多问,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称赞颜回能做到了这一点,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 (公冶长第五)。

孔子同时还认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必须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八佾第三),他以射箭为喻,射箭的目标是射中耙心,如果射不中目标,即使用了很大的力气穿透耙子,也是做无用功。

同样,教学也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也是出力不讨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第六)。

用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一系列思想,反观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对这一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道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本糊涂帐,教学陷入了无目的、随心所欲的状态。

二是课堂教学仍是以讲为主。

虽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讲授法,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分析讲解,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好学生吃不饱,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造就了一大批差生。

三是问题设计太随意,没有启发性。

许多老师对启发式教学理解肤浅,认为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整堂课充满了“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提问,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这不是启发式教学,没有一点儿思维含量,是简单的问题填空。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达到“愤”和“悱”的状态,然后教师再进行精要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享受思维的快乐。

四是作业和训练设计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作业和训练的内容许多都是重复性、抄写性和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孔子对人类教育的一大贡献,虽然目前国外各种各样的教学法在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但我总觉得这些教学法有各自的优点,也有缺点,有些可能完全不适合我们的国情,远不如孔子创造的启发式教学这样科学、完备。

做为一名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我们切不可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好,而是有责任将这一优秀教育传统发扬光大,使中国教育真正走向世界。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7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