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字的哲理故事

350字的哲理故事,第1张

350字的哲理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哲理是什么?

《三季人》的故事哲理: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碰到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就会想到他是“三季人”,如果不“说谎”让他一着,势必无休止地争吵下去,会耽误不起那个闲工夫,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地浪费掉。

《三季人》的故事原文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

”子贡见之曰:“知也。

”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

”客曰:“三季。

”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

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

”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

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

”子贡异色。

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

”子贡以为然。

释文: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

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四季。

”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田间的蚱蜢。

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

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哲理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8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