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删除爱国主义篇,那要国籍还有什么用,一个不懂爱国的人,那他就不称职为这个国家的公民。
新语文教材删除爱国名篇,遭到清华大学教授痛批,为这位教授点赞。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辱华事件,充分说明了新的一代00后急需爱国主义教育。
一、新教材的编写特色,理念都是如何变的?家里有学生的或者是教育体系内的人都知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迎来了改革换代,也就是部编版教材,语文更是直接换完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体现为几个方面。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
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
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30%以上。
二、新教材的选文是这样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这也是针对性的。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
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自然爱国篇章就不符合这样的编写特色。
新教材中赞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文章缩减了很多,例如像《谁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刘胡兰》的文章被删除了。
三、现在小学生远离了那个革命年代,红色文章对他们来说过时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理解为什么会删掉一些这样的红色经典文章,因为这些距离现在10后太遥远了,祖国已经繁荣昌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当年革命的艰辛,包括90后都对这些不太能有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现在的小学生对当年革命不太能够理解,一切都是因为那些抗日神剧,各种雷人剧情完全误导了现在小学生对于当时战争的残酷程度!因为有那些抗日神剧,我现在都不太爱看电视,烦人的很。
四、删掉3篇文章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如何对现在的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才是最迫切的事情许可馨,这人是谁,相比大半个中国人都知道了吧,从她身上最直接暴露出来的就是现在学生严重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生活不愁吃穿,对国家没有太多羁绊,所以许可馨才会说出那些辱华言论。
她的那些言论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是觉得不可思议的。
昨天清风老师看了一个视频,是一个街头采访节目,就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是那一年成立的,还有就是国歌叫什么名字,但是居然还真的有人说不出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自己想想,这得多么的不可思议。
所以删掉文章不是事情,该如何搞好爱国教育才是事情。
我是绾清风老师呀,说的不好请多多指教,记得点个关注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