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

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第1张

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哪个朝代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朝。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朱所著《萍洲可谈》(成书略晚于《梦溪笔谈》),朱之父朱服于1094-1102年任广州高级官员,他追随其父在广州住过很长时间。该书记录了他在广州时的见闻。

当时的广州是我国和海外通商的大港口,有管理海船的市舶司,有供海外商人居留的蕃坊,航海事业相当发达。《萍洲可谈》记载着广州蕃坊、市舶等许多情况,记载了中国海船上航海很有经验的水手。他们善于辨别海上方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识地理”,是表明当时舟师已能掌握在海上确定海船位置的方法。说明汉族劳动人民在航海中已经知道使用指南针了。这是全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汉族劳动人民首创的这种仪器导航方法,是航海技术的重大革新。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不排斥天文导航,二者可配合使用,这更能促进航海天文知识的进步。中国使用指南针导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经阿拉伯人把这一伟大发明传到欧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

1180年是我国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国人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人至少早80年。

扩展资料:

航海罗盘的应用:

航海罗盘作为一种指向仪器,在我国古代军事上,生产上,日常生活上,地形测量上,尤其在航海事业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1、海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和扩大,是和航海罗盘在航海上的应用分不开的。在航海罗盘用于航海之前,海上航行只能依据日月星辰来定位,一遇阴晦天气,就束手无策。而在航海罗盘用于航海之后,不论天气阴晴,航向都可辨认。

到了元代,航海罗盘一跃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仪器了,不论冥晦阴晴,都利用航海罗盘来指航。而且这时海上航行还专门编制出罗盘针路,船行到什么地方,采用什么针位,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

2、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本洋”,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增进了中国同世界各民族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这样大规模的远海航行之所以安全无虞,端赖航海罗盘的忠实指航。

3、就世界范围来说,航海罗盘在航海上的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约1451-1506)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仑(约1480-1521)的环球航行。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海罗盘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o123456789l02011-07-10·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知道大有可为答主回答量:2990采纳率:0%帮助的人:2110万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关注展开全部指南针就是从北宋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的。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说的是当时航海船上设有专门掌握航行方向的“舟师”,褥子为船舶航行指引方向。夜间观测星辰位置,白天观测太阳的高度,若遇上阴天,则根据指南针来把握方向。 当时朱彧的父亲朱服于1094-1102年任广州高级官员,他跟随父亲在广州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萍洲可谈》记录的就是他在广州时的见闻。当时的广州也是中国和海外通商的大港口,有管理海船的市舶司,有供海外商人居留的蕃坊,航海事业相当发达。 南宋时期,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描述海上航行的情况时也提到了指南针的重要性:“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宋朝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北宋的科学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四种方法,其中“水浮针”法被最为经常地运用到船舶航行中。船舶航行遇到阴天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针盘”就是指南针与罗盘相结合,由于指南针是浮在水面的,所以古代又指南针叫“水罗盘”。中国人们首创的这种仪器导航方法,是航海技术的重大革新,更好地促进了航海天文知识的进步。 后来,沈括在制作和应用指南针的科学实践中,又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了人们抵抗灾难的能力,得到了全天候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也开辟了更多的新航线和缩短了航程。也使得宋朝的航海事业更加快速的发展,各国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了。 航海指南针发明后,传播到世界各地。首先传播到了印度洋上的各国水手采用,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经阿拉伯传到了欧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则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中国南宋孝宗淳熙七年。那么也就说,中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至少早八十年。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哪个朝代

指南针 战国时期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宋时期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朝。

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朱所著《萍洲可谈》(成书略晚于《梦溪笔谈》),朱之父朱服于1094-1102年任广州高级官员,他追随其父在广州住过很长时间。

该书记录了他在广州时的见闻。

当时的广州是我国和海外通商的大港口,有管理海船的市舶司,有供海外商人居留的蕃坊,航海事业相当发达。

《萍洲可谈》记载着广州蕃坊、市舶等许多情况,记载了中国海船上航海很有经验的水手。

他们善于辨别海上方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识地理”,是表明当时舟师已能掌握在海上确定海船位置的方法。

说明汉族劳动人民在航海中已经知道使用指南针了。

这是全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汉族劳动人民首创的这种仪器导航方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不排斥天文导航,二者可配合使用,这更能促进航海天文知识的进步。

中国使用指南针导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经阿拉伯人把这一伟大发明传到欧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

1180年是我国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中国人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人至少早80年。

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是哪一个?指南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四大发明之一,在全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今我们可以用卫星定位来进行导航,但指南针给人类历史带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航海时代,指南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的呢?说到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从历史资料来看,大概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磁铁具有“指极性”,并以这个特点发明了司南。

东汉王充在《论衡》里有这样的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古人是将磁铁做成小勺的模样,然后放在一块光滑的铜盘(罗经盘)上,这样勺柄就会指向南方。

但实际上这种粗糙的司南准确度并不高,因为天然磁铁在经过加工打磨以后会出现失磁的现象,而且勺子重量比较大,与罗经盘的接触面也多,勺子在转动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笨拙,这样的司南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的指向。

从磁勺到磁针,这个演变过程非常漫长,磁针代替磁勺成为指南针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历史资料可以查到,但是北宋杨惟德写的《茔原总录》记载了这一发明:“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

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

”这里的丙午针就是指磁针,而丙午在罗经盘的方向正是南方,所以从这一记载来看,至少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当时的指南针还不是用来航海,因为《茔原总录》是一部相墓书,古人是用罗经盘上的磁针进行墓穴的定位。

在指南针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还没有将它运用到航海上来,当时的人出海都是用“看星星”的方法来识别方向。

比如《淮南子》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这里说的“斗”就是北斗星,这个星座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迷途者识别方向,还代表着高贵和权力。

民间传说,朱元璋脚底有北斗星形状的七颗痣,脚踩七星之人有大富大贵的命。

这种说法是一种迷信,但也说明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北斗星有着崇敬之意,因为它可以指引方向。

“星相导航”是古代人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但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遇到阴雨天气,整个天空都被乌云遮盖的时候,再厉害的“星相师”也是无可奈何。

于是,指南针就走进了航海家的手中。

根据北宋末年朱彧写的《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这时候指南针虽然已经用于航海,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舟师还是以“识地理”为主,观看星相和太阳来辨别方向,只有在阴雨天气才会拿出指南针。

所以指南针在那一时期只是辅助工具,也说明航海家们对这种新事物并不怎么信任,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拿出来使用。

这一点在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也有提到:“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

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徐兢于宣和五年(1123年)出使高丽,当时宋徽宗还专门命人为他打造了两艘大船出海。

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徐兢使成回国,并写下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了自己出使高丽的情况,以及当时高丽国的风俗事物、典章制度等等。

指南针被航海家们重视应该是从南宋时期开始,那时候出海的船上专门设置了一个职位——火长,这是负责维护指南针,并通过指南针来引导船的方向。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记载:“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乃火长掌之,毫百不敢差误。

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火长对指南针的观察必须要非常细致,不能出现半分差池,否则全船人的性命都要交待了。

这一职位在历史上保留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明朝时期仍然有火长,也有人称为“船师”。

指南针被航海家重视并利用以后,中国的航海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南宋和元代时期的航海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到了明朝郑和时期,更是创下了伟大的壮举。

可惜后来朝廷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开始实施海禁,这项政策也被清朝继续沿用,导致海上贸易被封锁,中国封建社会的航海时代宣告结束,指南针也没了用武之地。

结语指南针从中国进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并在那一时期,一些欧洲老牌大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贸易市场和殖民地。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卫星定位已经可以代替指南针为我们指引方向,但是指南针在历史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8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