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可取而代之

彼可取而代之,第1张

彼可取而代之 彼可取而代之什么意思彼可取而代之什么意思

1、取而代之意思是: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取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彼可取而代之”其实是“可取彼而代之”的倒装,主语省略。

3、《史记·项羽本纪》中,讲到项羽少年时的一段故事: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

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出巡全国各地。

有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经过南江(今江苏吴县附近)时,大路两旁伫立着无数观看的人群。

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

这时,项羽忽然说了这么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4、“彼”,即“他”,这里指秦始皇的统治、权势和地位“可以夺取过来并且代替他!”项梁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急忙伸手去捂住项羽的嘴,小声责备他道:“别乱说!你不怕全家合族都要杀头吗!”但是,项梁却也暗暗赞赏他这个小侄子的胆识。

原来项梁也早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推翻秦朝、恢复楚国的事,不过他没有透露罢了。

后来他叔侄俩就在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中投入了反案的战斗。

“取而代之”就是来源于上述的故事。

“彼可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史记》中“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

《史记》实际真实的只有三分,七分是假的。

真实的只有人物、时间、大事件等具体事件、所说的话都是假的。

比如烽火戏诸侯,杜撰的。

比如乌江自刎,假的。

垓下离乌江243公里,败军之将在走追兵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跑200多公里?再比如,那些密室之谋的对话,司马迁都一清二楚,却不知道胡亥的年龄。

再比如,沙丘之谋,这该是绝密了吧,司马迁知道。

还能说出他们说了什么。

所以,《史记》只是故事书,别当真

这些话应该是真实的,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是没有秘密可言的,成语和典故总是有出处的,司马迁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去杜撰,毕竟会失去权威!我们都学过司马迁的历史,他的认真程度是极高的,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就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公认!历史也是科学,没有严谨的真实写照便会被推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9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