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天心宗正》,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西游记》是以唐朝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作为蓝本并综合一些民间故事创作出来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
是玄奘法师去那烂陀寺求法参学的一个笔记性质的传记,书中对路途中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风土民情做了一个描述。
《西游记》根据玄奘法师求法这个经历编写而成,故事主线也是西天求法,并且九九八十一难每个故事的发生地点在《大唐西域记》也有来源。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以上就是《天心宗正》对于本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您,祝朋友们身体健康,一生顺利,心想事成,谢谢阅读。
要知道《西游记》讽刺了什么,首先应该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背景。
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之前,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唐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
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稍后,另两位弟子慧立、颜棕又写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描述了山河险阻、气候严酷、野兽威胁、强人袭击,以及种种奇特的异国风貌和自然现象。
由于取经事件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加上佛门弟子的着意渲染,所以唐代时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当然,这时候的玄奘取经的故事也是属于个人传奇性质的故事,还没有向神话故事倾斜。
约到北宋时期,根据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壁画,画中已出现有持棒的猴行者。
到了元明之际,有了一部《西游记评话》,故事内容已远离了历史上的取经事件,不仅孙悟空取代唐僧成了男一号,沙和尚、猪八戒也纷纷加入了取经队伍,取经也由一个个人传奇故事演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吴承恩正是在这些基础上,整理、加工,创作出了《西游记》。
吴承恩活了83岁,在古代算是非常高寿的了。
他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
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样,明朝进入中后期以后,也是问题重重。
明朝的皇帝很多都崇尚道教,沉迷于修道炼丹,这也和国家无事,政权稳固有关。
其中尤其以嘉靖一朝最为盛行,嘉靖皇帝一心痴迷修道,而把国家大事交给严嵩这样的奸臣打理,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贪腐盛行。
嘉靖在位45年,这段时期正是吴承恩从青年到老年的这段时间,所以,他对嘉靖一朝各种不良风气尤为反感。
除了朝廷风气不良以外,吴承恩的个人际遇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
吴承恩祖上曾经做过的都只是负责教化和训诲童生秀才的小学官,是九品之外未入流的官,正相当于孙悟空那“弼马温”一样的卑微。
吴承恩渴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来改变家族的命运。
但是直到四十七岁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老秀才。
最后按照明代科举的常例,老秀才凡屡试不中举人的,依次排队等候选送,于是吴承恩便成了一名岁贡生。
但朝廷没有让他做官,而是让他去南京国子监继续读书。
直到六十七岁时,吴承恩在北京又候选了几年,才得到一个浙江长兴副县丞的八品小官,这和孙大圣被骗上天庭做“弼马温”没有两样。
吴承恩的副县丞做得很不顺心,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会攀缘附会,一意独行,又完不成上司规定的征赋指标,最后被拘捕锒铛入狱。
后来虽然又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他释放,并依八品职衔补给他一个类似给皇亲大户做家庭教师的官职,但他已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于是拂袖弃官而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