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第1张

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什么的理解

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的意思,出自《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扩展资料:《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父母唯其疾之忧如何理解《论语》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如何理解?

“父母唯其疾之忧”,这是《论语》中翻译有争论的一句话。

我想,孟武伯既然谥号是“武”,或许表明的是他勇武过人,争强好胜,说不定常常和人比武争斗,容易让父母担心出什么意外,所以孔子点醒他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父母担忧。

第一种翻译认为,做子女的,只要为父母是否生病担忧,其他方面不用过多地担忧。

此种说法也有道理,父母年老体衰,做子女的应该在此方面更下功夫,只不过,句子中有个“唯”,只担心父母是否生病就能算上“孝”吗?想来是不够的,父母更需要的是日常亲情关怀,而不仅仅是在生病的时候才能见到儿女。

第二种认为,父母特别关注子女是否生病,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做子女的应该要照顾好自己,使自己少生病。

但,生病并不能是自己完全能控制的,尽管时时谨慎,也不一定远离疾病。

第三,结合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来说,自己平日工作、为人、德行都能让父母放心,这样,父母就只担心非人力能控的疾病了。

我认为第三点比较符合现实,当我们处处都做好了,父母自然就不担心我们有什么过失,唯担心的是否有疾病,其实这正是给父母最好、最大的“孝”。

对于“父母唯其疾之忧”一句话,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以这种心对父母,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充分体谅父母的艰辛,这就是孝。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这样做就是尽孝了。

“父母唯其疾之忧”一句话道尽了为人父母对孩子关爱的发自肺腑,看到自已的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

孔子说子女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就是孝。

也许成为父母的一天,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关爱。

这句话引申一下,古之“为政”者,必须要有爱民如子的情怀。

为政者要把孝的精神运用到治理从政当中,必须要能把这种情怀发自内心的在治民过程中体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39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