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兰克林的时间故事100字

关于富兰克林的时间故事100字,第1张

关于富兰克林的时间故事100字 关于富兰克林的一个小故事(50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称为“美国之父”。

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前辈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说不出话来。

那位前辈这时才缓缓地走出来,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认真的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却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 在这之前,富兰克林的确是这样,心高气盛,恃才傲物,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睛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

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于是,回到家以后,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在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信任呢管推荐于2017-11-23知道答主回答量:39采纳率:0%帮助的人:6.1万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关注展开全部一天,富兰克林拜访前辈,前辈家门很低矮,他猛地撞到了门上,前辈说,这就是你来的最大收获,想要平安无事活在世上,就要学会低头。

一天,富兰克林拜访前辈,前辈家门很低矮,他猛地撞到了门上,前辈说,这就是你来的最大收获,想要平安无事活在世上,就要学会低头。

富兰克林的故事50字富兰克林的小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

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

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

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

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

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

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

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

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

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

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

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

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

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

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

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200字以内的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0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