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第1张

光的干涉现象 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干涉现象通常表现为光场强度在空间作相当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分布,有时则表现为,当干涉装置的某一参量随时间改变时,在某一固定点处接收到的光强按一定规律作强弱交替的变化。

光的干涉现象的发现在历史上对于由光的微粒说到光的波动说的演进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801年,T.杨提出了干涉原理并首先做出了双狭缝干涉实验,同时还对薄膜形成的彩色作了解释。

光产生干涉现象的原因光为什么会发生干涉?

光是日常最常见的一种能量(注意:不是一种物质),即使大家天天见,如果就光的本质是什么做一项调查,保守估计目前仍然有超过80%的人不能干干脆脆的答出:电磁波三个字。

关于光的这个本质在物理学史上几个大咖之间一直争论的几百年。

1675年英国牛家村一位聪明的年轻科学家牛顿猜测光是一种粒子,因为这个理论很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1678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惠更斯提出光是一种机械波(惠更斯是继承胡克的观点,并加以完善),反对牛顿的粒子说,因为如果光是粒子的,光叠加交叉时就会改变方向,但是试验并没有观察到改变方向的相关现象。

惠更斯去世后,牛顿的一方完全占据了上风,虽然牛顿的理论无法解释光在叠加交叉后不会相互影响还可以继续传播的现象,但是还大多数的科学家认可波动说。

此后这两种学说一直争论不休。

直到到了1801年,托马斯杨等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干预,衍射等性质,证明是一种波。

因为干涩是波的特有属性,也就是只要是波就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干涩,只要是能发生了干涩,就是一种波。

所以,问题变为波为什么能发生干涩呢?这是因为波具有独立传播的原理,就是光源S1和S2发出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相遇过后即是路人,各走各的。

光波振动是矢量的,波峰和波峰叠加就是振动加强的点,波峰和波谷叠加就是振动减弱点。

这就是光的干涉原理。

光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人们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是假的。

光是电磁波,是同时变化电磁场,没有质量,没有力的作用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波和水波传播需要介质。

波是一种作用力,声波和水波会发生干涉现象。

这是因为介质的原故,两束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

作用于同一介质时,就对同一介质产生力的叠加,或消减,而表现出干涉现象。

光是电磁力,又没有力的作用点,两束光相遇,电磁力不会作用于介质。

又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叠加和消减作用,所以光没有干涉现象。

人们用光双缝做实验时观察到明暗相间条纹,是光投射到屏幕上力与物质作用的结果。

明条纹是两束光都被反射,暗条纹是两束光都被吸收。

根本不是光的干涉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2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