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识之学不厌诲人不倦何于

子曰默而识之学不厌诲人不倦何于,第1张

子曰默而识之学不厌诲人不倦何于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出自:论语·述而篇作者:先秦·孔子的弟子节选: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孔子说:“不去修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却不追随,有了错误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文章包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内容,节选的章节反映了孔子思想上智慧的一面。

他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启发作用。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是《论语述而篇》的一章。

该章内容曾选入初中课本。

早期选入时将“何有于我哉”解释成:“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我觉得这个解释既不符合原意,又有悖孔子的一贯说法,所以当时我就不认同,但反馈渠道不畅,相当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

直到后来有机会上了“人教网”,我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谈对所选《论语》解释的看法,最终课本修正了这个问题。

下面是我对本章的解析:7.2.[原文]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③,何有于我哉④!”[原文通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着不知满足,开导别人不倦怠,对于我算什么呢!”[注释]①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它。

识,音zhì,牢记,记住。

而,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里相当于“地”。

之,代词,指所见所闻所学之知识。

②学而不厌:学习着不知满足。

而,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里相当于“着”。

厌,满足。

③诲人不倦:开导别人不倦怠。

诲,教诲,开导。

④何有于我哉:对于我算什么呢。

何有,即“有何”的倒装。

[解读与点评] 本章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对自己是默默地记,不停地学;对别人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

“何有于我哉”是孔子对此的态度——做这些本来不算什么难事。

的确,孔子既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又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教者。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昔者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评述】默,是不说话。

识,是体悟。

诲,教人。

孔子厉害吗?厉害!但这么厉害的孔子也只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三点。

除了这三点,孔子也就没有了(何有于我哉)。

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能像孔子这样成功!是不是言过其实?其实,一点多没有。

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这三句话到底蕴含了什么真意:第一句话:默而识之。

智慧不是天生的,是不会自己跑到人的脑子的。

古今中外,无数的大师,都是吸取前人的知识,然后形成自己的智慧的。

所以想成功的人,对于前人的知识,应该敬畏、学习和体悟(默而识之)。

更别以为不靠古人,自己也能发明出一套理论。

第二句话 :学而不厌。

兴趣来了,读一下,兴趣走了,也就不读了,这是成功的大忌。

没有人可以不坚持就成功的。

就如我们尊敬的周总理。

我们为什么尊敬他?是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爱护百姓。

再如雷锋。

雷锋为什么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天天都能做好事。

第三句话:诲人不倦。

读书、明理最终只是为了“致良知”,为了“知行合一”。

若不能做到这一点读再多的书,明再多的道理,也只是假读书、假明理。

就如孔子是个老师,教书是孔子的行动。

若孔子不能好好教学生,孔子的良知在哪?没有了良知,怎么能说明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3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