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磁铁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分别为两个磁极。
因为如果磁单极子存在的话,那么他们的有些性质是和电荷一样的。
即同极相斥。
那么它们就会由于地磁场和他们之间的斥力运动到了连续表面积最大的地方以保证所受斥力最小。
所以环形磁铁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分别为两个磁极。
环形或球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假如有一块磁铁是绝对圆的球体,它还有磁极吗?简单说一下,磁铁之所以有铁磁性,是因为材料里面有很多小磁矩(比如原子磁矩),然后这些磁矩平行排列起来,磁矩指向的方向就是N极,反方向为S极。
所以磁极的分布就是由磁矩的排列决定的!在铁磁材料中,磁矩的排列方向是沿着“有效磁场”,“有效磁场” = 外磁场 + 内磁场 (材料晶体结构决定) + 退磁场 (磁铁的形状决定)硬磁材料就是内磁场很大,去掉外磁场后,磁矩还是排列在内磁场的方向上;软磁材料内磁场很小,撤掉外磁场,磁矩就乱掉(或者由退磁场决定,按照形状排列),磁极消失。
一般磁铁都是硬磁,它的内磁场很大远大于退磁场,形状几乎不起作用了,所以不管磨成什么样,磁矩排列不会变化,磁极不会变化。
磁铁是有磁性的物体,物体的磁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头说起,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也极大的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究电流的磁场的热情,他们将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研究电流产生的磁场。
结果,注意到环形电流的磁场与小磁针的磁场类似,从而发现了磁性的来源。
大家知道,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就形成环形电流,因此,一个原子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针。
也就是说物体是由无数的小磁针组成,如果这些小磁针是杂乱无章的,磁性就互相抵消,不显示磁性,如果这些小磁针的排列是规则的,南北极顺序都趋于一致,在内部由于南北极相对,不显磁性或磁性较弱,在两端分别都是同一磁极,磁性就很强,所以就是磁极。
据此,有磁性的物体,内部小磁针排列的结果,必然出现磁性最强的部分,就要有磁极,与物体形状无关。
因此,球形磁铁,哪怕是绝对的球形也有磁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