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的意思: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出自《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什么意思“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的解释是什么?"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出自《礼记. 学记》。
时: 时机,时间;意思是说,学习的时机错过了再去学习,即使是非常勤奋苦学,也难有大的成就。
古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的平均年龄比现代人的平均年龄要短得多,三十岁前如果学无所成,他的人生基本上也就普通平淡了。
所谓三十而立,他也就没有资本去″立"了。
所以古人非常注重年少时的学习,从生理上来说,少年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记忆力好,接受能力强。
古今历代名人都很注重青少年时期学习。
人在三十岁以后,记忆力逐步下降,时间也比较紧,一般三十岁左右基本成家,要挣钱糊口,要养家创业,能学习的时间自然少了,有时想学习都没时间了。
当然,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时间是挤出来的,我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古今也有许多大器晚成的。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珍惜少年,珍爱学习吧!
就是“时不我待”的意思,人的一生虽然比较长,但各个时期都有具体的事情要完成,成家前是学习知识和技艺的最好时机,30岁一过就要养家糊口。
上有老下有小,单位有领导。
工作要业绩,人情要应酬,每天都是一个头两个大,哪里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什么习?当孩子大了,他们成家了,我们又老了,时间有了,记忆差了,学习目的不明确了。
所以,即便想学苦学也成功率较低。
以上是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谢谢你的邀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