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美劳分别指什么

德智体美劳分别指什么,第1张

德智体美劳分别指什么 德智体美劳指什么?

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

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这样,只是过去只重在一个“德”字,一个不同社会时代性的一个“德”字。

解放以后,国家的性质不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法。

所以党和政府就总结出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来。

琴修德,棋开智,书练体,画蕴美。

扩展资料:相关延伸: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

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

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分别指的是什么?学校里的“德”“智”“体”“美”,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你怎么看?

很多年前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我咱们学校里的是“德”“智”“体”“美”,就是让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茁壮成长的一个有用的合格人才。

德就是要有好的道德品质,学校老师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学生必须学习好做人的正确原则,做到心胸开阔,不为一点点小事情而斤斤计较,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谐相处,和睦共存,成为家庭社会国家合格的一份子。

智可以有好多的理解,发展智力,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人的智慧等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国家学校提供的优质平上,宽阔明静的教室里,老师苦口婆心的辛勤教育,学生们努力的刻苦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体可以很好的理解,那就是身体健康,体力充足,身体力行,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把学习做好。

需要家庭学校学生积极配合,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美也很容易理解,社会发展了,各方面的需求多了,为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我上学那会,从村办小学,到镇上初中,到县城重点高中,学校外墙刷字、教室装饰布置,基本都能看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德智体美劳”(应该要多加一个“劳”)等经典宣布口号标语。

这与我们当下全国倡导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小到个人,大到集体,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综合素养发展目标,通过这些五育标语化的宣传教育,督促、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正向全面发展。

五育号召起源追溯根源,早在1957年,毛主席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党中央进一步发展总结,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指导学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育内容规范关于“德智体美劳”的定义,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全面的阐述,能按照其中的讲法去做到,就称得上是“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

德-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孝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

智-智育:开动脑筋,灵活思辨,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好。

体-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健康向上。

美-美育:讲究卫生,仪容整洁,善于发现生活美感,欣赏美,创造美。

劳-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各种社会劳动五育内容解读“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的,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做到“德”很简单,从一些身边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比如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

“智”的成熟就要靠日常激化思维及训练实践,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后天的努力勤奋,就我们倡导的首先要开动脑筋,辩证性思维,灵活掌握学习方法,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

“体”的体现不能只停留在学校体育课的层面上,平时在家的锻炼就很重要,现在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光靠学校体育课安排锻炼是有限的,家长尤其要重视锻炼孩子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三天两头头痛脑热的咋去认真学习,身体不行其他一切都是白谈。

“美”不能只理解成“美术画画”,而是要“美育”,培养美感,不但要外在形象美,更要内心情 *** 美,不能只懂绘画技法琴棋书画,更要用心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内外兼修。

“劳”是一种劳动技能,我认为更应该是“义务劳动”,能锻炼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生活上有独立能力了,学习上才能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五育在港澳学校不同的解读实践“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以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但现实情况大家都懂的,每个学生都存在客观个体差异,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条件提供长足的支撑的。

而正是后期新增的“美劳”,我们内地与港澳学校解读是不同的。

在我这几年陪读儿子参与香港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发现他们倡导的五育还是有差异——“德、智、体、群、美”!他们认为“劳”是一个人天生就应该具备的劳动技能,不应该再去强化,这点其实与我们内地说的“义务劳动”理念是一致的。

而“群”更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在鼓励每个学生做好自己的同时,应该要学会关心他人,学校也注重增加让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各阶层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才是“美”,“美”是一种建立在物化基础上的更高内心追求,有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去持续发展个人兴趣,但用我们的话说只有经济条件好了,才能更有时间去追求内心享受,搞美学艺术创作的也不是普罗大众受能承担得起的。

大家怎么看带两地不同的五育呢?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5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