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
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 *** 得在英雄之列。
”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
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
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
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
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接下一句,要有关高考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和“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两者之间矛盾吗?谢邀。
我是营销地才,我来回答。
答: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
旧指的是在古时候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赢了战争的一方就可以称王称霸,而输了的一方只能被称为贼寇。
今指比各种比赛中,胜利者的话语权往往大于失败者,含有胜利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备,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二、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个汉语成语,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指的是形势瞬息万变,不能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英雄。
三、两者的联系与不同从字面意思来看,两者确实存在矛盾的地方。
成王败寇强调了比赛的重要性,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却提倡不要把比赛当作一个人是否是英雄的标准,刻意忽略比赛的重要性。
但细细琢磨,就能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成王败寇强调是比赛结果的重要性,更多是强调胜利者的合法性。
而不以成败论英雄更多强调是比赛时候的心态,要看淡比赛的结果,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并没有说比赛不重要,两者是不冲突的。
另外部分人提倡“不以成败论英雄”也说明了比赛存在偶然性,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或者失败就给人一生下结论。
四、总结无论在古代对待战争还是在现代对待比赛,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心态。
我是营销地才,传播营销知识。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用,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