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作者是谁

画的作者是谁,第1张

画的作者是谁 《画》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画古诗的作者是谁?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维。

画王维 〔唐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扩展资料:《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古诗《画》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这幅画名叫《The Accolade》,译作《册封仪式》,是英国画家莱顿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上,候选人跪在领主面前,领主正在用剑背触碰候选人的肩部。

画面庄重,仪式感很强。

透过画面仿佛能感受到骑士的忠诚与荣誉。

埃德蒙·布莱尔·莱顿(Edmund Blair Leighton,1852—192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擅长场景画,多描述中世纪和摄政时代的场景。

莱顿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不过莱顿只有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大学毕业后,莱顿继续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1878-1890年,莱顿的作品每一年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之后,莱顿的作品在伯林顿宫(Burlington House),皇家艺术学院所在的综合大厦里年年定期展出。

莱顿的作品为人们留下了一个鲜活的中世纪,尤其是精美绝伦的骑士题材作品是公认的精品。

莱顿的作品风格受拉斐尔前派(préraphaélisme)的影响明显。

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运动,反对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偏向机械论的风格,其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作品呈现出忧郁的情调。

拉斐尔前派对后世也产生了影响,如: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等等,甚至20世纪70年代后的一些当代绘画作品亦受其影响。

名画赏析|《册封仪式》埃德蒙.布莱尔.莱顿作品名:册封仪式 The Accolade艺术家:埃德蒙.布莱尔.莱顿创作时间:1901年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182.3x103cm现藏地点:私人收藏埃德蒙.布莱尔.莱顿(1853-192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他的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连续展出四十多年,获得极高评价。

它很多作品成为蜚声世界的名画,他为人们留下了一个鲜活的中世纪,尤其是他的精美绝伦的骑士题材的作品成为世所公认的著名精品。

至今没有出版关于莱顿的研究专著:他的很多作品没有找到。

因为他的作品很美,所以都是客户预订-创作-参展-客户收藏的商业流程:找到这些私人收藏相当困难。

这幅作品的名字是《册封仪式》,这种仪式也是一种荣誉,所以这幅作品有时也被命名为《荣誉》。

这幅画创作于维多利达浪漫主义时代,画面中描绘了一个授予爵位的仪式。

一位美丽的红发女王为一名年轻人授予爵位,年轻男子则跪在她的脚下诚恳的接受着这种荣誉,女王将刀剑的利刃放在男子的肩膀上,这是一种受封的过程,旁边的观众聚集在周围,作为这个仪式的见证人。

画作给我们的感觉是庄重的,透过画面仿佛能感受到骑士的忠诚与荣誉,雷顿善于描绘女性,并赋予她高贵的气质,而又因采用古典主义绘画的原则,使得他笔下的女性人物表现的惊人。

画中的年轻美艳的女王,修长的身材,丰腴苗头而富于风韵,长裙虽素雅,但袖口、裙摆等处被细致地描绘出图案纹样,富于质感。

整幅画传递出一股贵族气息,展示出一种古典的美。

而画家的意图似乎只想让观者的视线集中在女王身上似的,骑士、周边的见证者才依次转移视线看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6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