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第1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下一句,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还应加一句“己所欲也勿必施于人……”:你怎么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仁思想核心之一。

是处事待人的最基本原则与态度,亦即换位思考,多为他人想想。

再加上“已所欲也勿必施于人”,可谓锦上添花。

因为自己喜欢的和自己想要得到的未必也是他人想要得到的。

“已所欲”,定中词组作主语,谓语“施”前有二层状语,一是否定副词“勿”,一是肯定副词“必”,补充词组“於人”作对象补语。

此语无语病。

已所欲也务必加于人?或许早期孔子有这个想法,后来改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史记,孔子为政,三月诛少正卯,欲一礼义;堕三都,尊君命,欲以鲁为天下率而行周礼,使天下人都按自己的理想行事。

最后,孔子周游列国,无人敢用。

多年的颠沛流离,孔子虽然坚持仁与礼,但也明白强拧的牛不喝水,治世的路不可强逼,但可以逐渐引导,幔慢改变。

于是改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表面上是告诫学生不要强加于人,实际上是说,辅佐他人行礼乐,此道不行。

此后,孔子广收弟子,逐渐推广、传播自已的思想,慢慢引导改变世人。

星空不负赶路人,到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家,儒学大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47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