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区,位于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梅加拉亚邦,距离孟加拉湾大约有300-400千米。
其年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三月至十月,其中六月与七月达到峰值。
乞拉朋齐首次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是在1861年,当时其年降雨量为20447毫米。
此后,世界各大洲的年降雨量的记录,都无法打破乞拉朋齐。
一直到1961年,乞拉朋齐以年降雨量26461.2毫米的成绩再次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
乞拉朋齐1961年的年降雨量,是我国“雨极”之称的台湾省火烧寮地区于1912年所记录的8408.0毫米四倍多,比我国北京地区四十多年年降雨总量还要多。
世界降水形式可以分为四种: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以及地形雨。
乞拉朋齐降雨类型则是地形雨。
地形雨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迎风坡的降雨量要多于背风坡。
乞拉朋齐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降雨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形因素,乞拉朋齐位于呈东西走向的卡西丘陵的南坡,也就是所谓的迎风坡。
这一地区的东部与缅甸西部地区呈南北走向的阿拉干山和那加丘陵相接,形成了一个向南敞开的漏斗状的谷地。
其次,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在到达乞朋齐之前,吸收了大量来自于孟加拉湾附近的的水汽。
最后,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西南季风的北上,使得湿润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之中遇冷,凝结成大量的雨滴,降落在乞拉朋齐。
地理位置气流与山脉的聚集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