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锁二乔上一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上一句,第1张

铜雀春深锁二乔上一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你如何理解?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这两句诗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803一852年)所写的七言诗《赤壁》中的后两句。

杜牧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与盛唐时的“大李杜”李白与杜甫正好区别开来。

《赤壁》全诗内容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理解后两句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便更全面的理解诗的含义。

创作背景:诗人托物咏史,借游赤壁,见遗物,为发表独特的看法作铺垫。

有一天,诗人漫游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在江边的沙滩上散步时,偶然间发现了沉埋在沙里尚未完全销蚀的断戟。

此时诗人兴致大增,立即磨洗了一番,经细致辨认后,发现原来是600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时遗留下来的兵器,不禁感慨万千。

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战争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号称“八十”万之众的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分天下之势”。

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不是《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的诸葛亮,而是34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周瑜字公瑾,年少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赤壁一战,周瑜主要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胜己方的敌人,而敌人在这之前将战船全部用铁链绑住,首尾相连,如履平地,结果周郎一把火,把曹军烧得哭爹喊娘,败回北方去了。

此时此刻,发生在历史上的那场影响很大的战争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还有双方的决策者。

战争的场面,战争的惨烈程度,诗人无一字涉及,他只是写下这两句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人用平淡的口吻描写了前朝战争的遗物,实际并不平淡,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旋即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感慨岁月流逝,多少前尘成往事。

看似云淡风轻的叙述一件事,偶然间的一个发现,却引出了一场举世闻名的大战。

“折戟沉沙铁未销”,诗人用一个“折”字,概括出了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而用一个“未”字,道出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

非常自然地为下面的议论作了一番铺垫。

写作风格: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别出心裁的手法,评价历史事件,议论成败得失。

1、以小见大,视角独特。

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一支断戟升发开来,议论一场几百年前的大战,这场战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毋庸多说。

战争的进程,火烧赤壁的惨烈,在史书上已有详细记载,作者也不想多费口舌,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视角非常独特,然角度虽小,却极为精巧。

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如果他纯粹也如别人一样写,难免落于俗套,就不是鼎鼎大名的“小杜”了,千古名句也就难成了。

诗的后两句是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诗人延续前面的写作手法,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用几句话是难以说清的,如果孙刘联军这方败了,曹 *** 得胜,将改写历史,曹 *** 一统天下,那么东吴沦陷,生灵涂炭可想而知,诗人没有写国土、百姓的安危,这时却独辟其蹊径写两个女子:二乔,大乔和小乔这两位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诗人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给读者无限的想象,以小见大,正是艺术处理上的独特成功之处。

形象性的语言创作,启发形象思维,春光明媚的铜雀台上,曹 *** 金屋藏娇,美人在怀,那么东吴的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此别具一格地反映生活,诗的魅力焕发,毫不死板,反而显得韵味无穷。

2、反写手法,别出心裁。

诗人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采用反写手法,从反面落笔,假想其失败,强调了东风的作用。

很明显,从字面上看,在诗人看来,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如果没有巧遇东风,则还将失败,连二乔都将为曹 *** 所有。

难道诗人不懂军事,不知“天时不如地到,地利不如人和”吗?非也。

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云:“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诗人通晓政治军事,一场大战中,谁都知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他却强调了天时的作用,把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没有东风,东吴无法火烧曹 *** 战船,更谈不上胜利了。

难道他不知道周瑜的谋略布局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吗?却似乎对周瑜的才干并不佩服,反而着力说那偶然的东风之便,才成就了伟业。

这正是诗人的别出心裁的写作风格的体现,反其道而行之,以全新的视角来描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足见诗人不泯于世的才华。

那么诗人为何要如此写呢?不免让人深思。

家国情怀:诗人借史,抒发心中不平,满腔抱负无法施展。

诗人正处晚唐时期,曾经风光无现的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此时早已呈强拏之末。

安史之乱前,藩镇割据,一方独大早已露端倪,安禄山手握三方重镇节度使大权,直接威胁中央,早年雄才伟略的唐玄宗,此时暮气沉沉,朝政荒废,宠幸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最后酿成战祸,大唐盛世转眼间成了泡影。

诗人是晚唐时代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书香门第,从小受诗文熏陶,有着家国情怀,晓兴亡通军事。

他在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时年仅26岁,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多地历任都是下层官职,前半生饱尝沉沦下僚的苦辛。

诗人的理想就是恢复大唐盛世的社会局面,希望国家统一、繁荣。

他注释过《孙子兵法》,还在其他一些著作中探讨财赋、战争、治乱等问题,他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庭积极建言,希望朝庭能够采纳。

他痛恨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斥责大官僚将帅的昏懦苟安,反对藩镇拥兵自固,反对吐蕃、回纥掠夺骚扰等。

可是,此时的唐朝江河日下,政治腐败,思想进步的人常遭受打击,备受压抑。

因此,他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诗人的诗,大都写政治、社会题材,往往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这是由他政治上的识见和抱负所决定的。

与山水、边塞诗派不同,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满腔政治抱负的诗人。

尤其是咏史绝句,或再现某些历史事件,加以别出心裁地描写,寄寓自己的感慨和评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是咏史的代表诗句。

诗人借史事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唉,一代英豪周郎若无东风,则事难成,而我牧之呢?东风何在?纵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只能空悲戚了。

结语:我们在感慨诗人咏史抒怀,壮志难酬之际,不必纠结于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的评价是否妥当。

让我们继续诵读经典诗篇,品味诗人独特的创作手法,那就是创作视角要选好,不要人云亦云,手法要新颖,不落俗套,如此才能独树一帜,风格自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我的理解如下:一,这两句诗的出处。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咏史诗《赤壁》。

全诗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上两句通过沉沙里未销蚀的折戟,点明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暗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慨,并由此引发联想和议论;下两句的联想和议论,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周瑜的便利,赤壁之战的胜负则正好相反,乔氏姐妹会被俘虏到曹 *** 的铜雀台里。

二,“东风”、“铜雀”、“二乔”释义。

东风释义:汉献帝建安年间,曹 *** 二十三万人马号称八十万,进犯东吴。

东吴孙权与刘备联合,以东吴都督周瑜为主帅,率八万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 ***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火烧赤壁时,曹军在西北,孙刘联军在东南,正当隆冬季节,多是西北风,少有东南风。

小说《三国演义》里说,周瑜周密部署了“群英会”、“打黄盖”、“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等一系列火烧曹军的计划后,正在江边查看军情,战旗旗角拂在脸上,周瑜陡然想起一事,口吐鲜血往后便倒。

随即卧床不起。

诸葛亮前来问病,十六个字说出了周瑜的病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之后,有了诸葛亮“借东风”的精彩情节。

虽然那是小说家言,但说明了“东风”对于周瑜的火攻之策是何等重要。

铜雀、二乔释义:铜雀即铜雀台,官渡之战,曹 *** 击败了袁绍,在邺城挖出一铜雀,为彰显自己平定天下的功绩,命曹植负责修建了铜雀台,并作了名传千古的《铜雀台赋》。

二乔是东汉名臣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是周瑜的夫人。

曹植的《铜雀台赋》里说: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意思是,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杜牧活用《铜雀台赋》里句子,赋予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全新的含义。

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说诸葛亮为了激怒周瑜,把“二桥”改为“二乔”,说曹 *** 建铜雀台,并写了《铜雀台赋》,要把孙策和周瑜的夫人抓住,放在铜雀台里作乐。

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真正含义。

这两句诗虽字面意思明白如话,但“春深”里二乔被“锁”于铜雀台的情状引人遐思,“周郎”之尴尬跃然纸上。

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本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同是咏史,宋代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里,把周瑜刻画得雄姿英发,谈笑却敌,风流潇洒。

杜牧却从反面着笔,不歌颂周瑜的胜利,反而揭示出赤壁之战借东风之便的侥幸,形象地假想其没有偶然的东风,失败后受辱于敌的窘况。

不难使人联想到魏晋时期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杜牧创作了深刻入骨的政论文《阿房宫赋》,两年时间完成《孙子十三篇》注疏,以及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都反映了他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其面对内忧外患,无缘置身其中力挽狂澜的不满,与他表现"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气概的诗句,表现角度迥异,但用心则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52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