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字对蝙蝠使用了虫字旁最初是对不同生物的分类识别(下文第一段详细解释),虫字旁的虫与昆虫的虫最初指的都是虫子吗?当然不是,虫字旁的虫不一定全指昆虫,它们文字演变中有着不同的样式与解释。
(下文第二段详细解释)。
蝙蝠为什么会被加上虫字旁?古代的生物识别文字创造首先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有关系,文字是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这样认为,就延续最初的用法。
古代人们识别不同生物,首先就会有不同叫法,虫这个叫法指的就是地上爬的,用于区别于天上飞的鸟,与水里生活的鱼而言的。
比如老虎叫大虫,会飞的大多都加个鸟字结尾,水里游的加个鱼字结尾。
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比如下图这个复齿鼯鼠就被称作寒号鸟,因为它会飞。
但它就是个脸面似狐,爪子似鸭、双眼如猫的尖嘴鼠,以植物为食,还会在地上爬,又称作寒号虫。
那么蝙蝠长得与复齿鼯鼠差不多,也会飞,为啥不起个带鸟的名字?这个问题要从人民创造文字开始说起(文字创造与文字的流行大多是生活中所见所闻约定俗成的,而排除仓颉造字与结绳造字),蝙蝠在生活中相比复齿鼯鼠常见,最初劳动人民创造这个文字的时候,首先对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所以蝙蝠从甲骨文(上图象形的样子)到篆文(撰写的文字)的演变中,考虑其不好符号化,所以创造文字的时候考虑其特点加上了虫字旁,变成了爬行类的识别文字。
蝙蝠除了虫字旁以外还有个“扁”,这个“扁”的本义是宽而薄,“蝙”的本义为由前肢演化出宽薄的翔翼。
从解释来看蝙蝠这个字已经对其会飞的特点是因为前肢与展开的宽薄的部位进行解释,用于区别鸟类的翅膀。
而如复齿鼯鼠的比较少见,大家后来发现这个生物,找不到古文的对照,因而不好造字,就只能给个鸟的名字和虫的名字,所以很多生物不是太常见的,只给了大概名字,变成了民间不同的叫法,文字上没有进一步演变。
昆虫的虫与虫字旁的虫我们再来看下,除了蝙蝠很多爬行类、软体类、两栖动物都用了“虫”字旁,比如:蛇、蜥蜴、青蛙、蜗牛、虾、蛤蜊等。
衍生那么多虫字旁与昆虫的用法相同吗?其实昆虫的虫与虫字旁的虫子在古代就已经区分开了,只是简体化以后,找不到了象形文字演变的证据,致使区分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今天咱们来看文字演变过程的区分。
第一,单个“虫”本字在古代文字中是“虺(huǐ)”,这个字就是一种毒蛇,所以给爬行类加上虫字旁依据是虺的爬行特点,首先给一批蛇类蝮、蟒、蚺加上虫子,后来把会爬的都加上虫字旁,代表像蛇一样的动物。
第二,昆虫的虫呢?文字最早为“蟲”,还有楚简文字里描绘为两个虫组成的文字,如“蟁”。
在甲骨文的演变中,很多类似虫子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象形文字与昆虫的“蟲”象形文字比较像,所以把一些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也加上了虫字旁,是因为它们像虫一样的动物。
所以虫字旁组成的文字不仅包含爬行类动物、节肢类动物、软体动物,当然也包括昆虫。
动物的分类。
是近代才比较完善和科学的。
蝙蝠造字的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清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