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第1张

不动笔墨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思?

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指用笔圈圈点点或写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由我国教育理论家徐特立老师提出来的,是对他的读书三法(量、恒、勤)中“勤”字的最好的阐释。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中的“读书要做摘要和笔记”也与“不动不笔墨不读书”暗合。

如何反驳“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很赞同“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不存去反驳。

人之于学习,第一要务就是动笔墨。

一、从一年级开始读书始,我们便学会了做笔记,这便是“读书动笔墨“的第一课。

且这一课有始无终,将伴随一生。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外学习,业余看书,见到有用知识,遇到颇有感动之处,便想到了勾圈点划,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了笔。

这其实也是一种知识储备,以免“学到用时方恨少"。

三、人之能力培养、提高,大多来自生活、实践、工作、兴趣、爱好。

故,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

学一行,钻一行“。

也有人说"干到老,学到老"。

学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向生活学习,还要向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学习。

这种学习便是总结、分析、归纳、提高,以得出教训,并总结出经验,这一过程不思考,不动笔墨,行么?四、人都是有局限性的,世上无通才、全才。

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要懂得"三人行必有我"的道理,就要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要俯下身段做群众、做生活的小学生。

最近几年,我在写家乡方言。

一天,来到公园门口的小农贸市场,遇上两位进城的老汉在对话,甲老汉问"去当墟(赶集)啊?“乙老汉答"冇(没)钱,当什(什么)墟?去炀一下叽墟。

"我听了,一愣。

一个“炀",简直神来之笔,于是,我便驻足记了下来。

"炀“在我们方言中是"热闹“的意思,"去炀一下叽墟”便是”去农贸市场凑一下热闹”。

你看,一个"炀"字,把老汉的窘态活画了出来。

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老汉的自嘲式戏谑。

于是,我把这个词,这个例句写入了书中。

首先为什么要反驳这句话呢?如果非要反驳的话,非常浅显的道理:书的种类那么多,我每读一本书都要去记笔记吗、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读书就做笔记吧?这是不现实的。

比反驳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书的程度和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读书要思考。

读书的方法分为几种方法,精读泛读。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有选择性,我认为有意义的就选择精读。

这个时候才要动笔墨,还要边读边思考,边记笔记。

难道我们看漫画看修仙小说,还要去记笔记吗?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大的启迪——精读。

毛泽东认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我他一生研读二十四史,做了大量的批注,这是精读之下的思考。

他的一生与读书结缘,资治通鉴更是精读了17遍,做了很多的批注和笔记,这就是动笔墨。

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成就了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雄才伟略。

1、动笔墨的最根本的意义是思考与实践因为读书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共鸣。

如果不加以用笔来整理记忆,恐怕就会消失在我们的脑海当中。

如果体会到的精华不用到实际时间久了就埋没了。

2、读书如修行,选择合适的领域。

纵观古今学问,贵在坚持。

毛泽东曾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读书的数量不重要,重要是选择你想要真正去读的书,而且从书上学到了,你认为有意义的内容。

3、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跟他人无关。

有的人以数量论英雄,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看了10部修真仙侠漫画跟看了一部资治通鉴,资本论和史记的效果能力是一样的吗?显然不能对比。

五柳先生”不弃弃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做停留,智者也。

读书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泛读孙权劝学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孙权曾经劝说吕蒙加以读书,吕蒙与军中事务繁多为由,孙权说,难道读书是让你成为博士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泛读历史就能知道一些经验教训。

从古至今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籍具有时代性。

无论精读和泛读,我们都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放之当下,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更应该理解为,不思考,就不要去读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54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