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代雷震的《春晚》,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悠然的乡村,并一同去赏识美丽的晚景,闭目遐想是怎样的闲适,舒心,惬意。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个小山村,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水贮得满满,太阳正要落山,红的火球好像被青山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泛着涟漪的池水中,想必此时此景誉有盛名人间天堂的苏杭也逊色几分,自愧不如吧!诗人把景物的描写集中在小草,池塘,碧水红,日上,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人物出场,徐徐走出放牧的孩子,人物的描写集中在牧童上:横坐牛背,短笛无腔,牧童自由,欢快,妙趣横生,跃然纸上。
荡开一笔,诗人巧思酌词也是一奇:满、衔、浸,足见用词之精巧。
满,道出了时逢降雨季节;衔,形象地展现落日挂在山头;浸,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之景,为此无不惊叹而折服的同时联想到杜甫及他的《月》在酌词上可有一比。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其诗意境之深远且不论,独到的构思之绝,乃一吐字被大文豪苏轼誉为绝唱。
就个人理解一绝:是月亮之吐,亮了水楼二绝:却说水明楼三绝:月亮一吐,乾坤之一开四绝:四更月亮一吐表明时间,农历每月二十六、七为下弦月像似窗上挂了一个风钩。
实际上这首诗勾画的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场景,诗人即兴之作。
一个夜深的晚上,诗人与老妻幼子一家人,吃不饱睡不暖,自己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知是睡还是醒,直到四更时分,一阵冷风吹来,冻醒了诗人,好在不久月亮升起来了,也生出了一幅人与天合的图景,天地由暗转明,万籁俱寂,人独憔悴。
谢邀;回答:《 村 晚 》池塘水满草池边,日落山头夕阳斜。
牧童晚归骑牛背,吹笛呼畜把家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