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有人问“您住在哪里?”,您会回答说“我住在某某地方”。
。
。
您回答的是您房子的地方是不是?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恰当,应该问“您的家在哪里”,而不是“住”,您回家以后不一定住那里,您在家里心里不一定在那里,心很累啊,有时候在家里,心没住下来,住哪里去了,您自己知道啊,没有定所,妄念太多了,住不下来。
。
。
阿弥陀佛(合十)
什么是心无所住?如何才能心无所住?什么是心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重要思想。
住,是世人烦恼的根源,人能心无所住,方能解脱烦恼。
那么,什么是“无所住”呢?要理解“无所住”,则先要理解什么是“住”。
什么是“住”?住,就是停留,将自己的心停留在某时某事某人某物上,引而申之,停留在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之上,也就是宇宙人生,世事万物上。
这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例如,今天被上司批评了,你闷闷不乐,心情很坏,那么你的心就住在了上司批评这件事上。
今天手机遗失了,你很懊恼,恨自己粗心大意,一整天都不开心,那么,你的心就住在遗失手机这件事上。
你失恋了,心情很痛苦,夜夜把自己灌醉,也没心情上班,这就是住在失恋上。
因为你的心总是想着这些不如意的事,所以烦恼就一直缠着你了。
所以说,人的烦恼,来自于心的“住”。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执着”、“放不下”。
什么是“无所住”?无所住,当然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心停留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上。
上司批评就批评了,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批评,是自己工作没做好还是上司冤枉你了,别老想着那些言语对你的伤害。
手机遗失就遗失了,懊恼也不会让手机回到你手上,就当吸取个教训。
失恋了,不要老是想着那个已经过去的恋人、那段已经逝去的感情,想也回不去了,何必去想。
当然能够做到这样,是非常困难的。
前面说过,住的范围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这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所以,无所住的意思,不但不要停留在不如意的事情上,就算是开心的事情,也不要停留。
例如你今天买了一辆新车,或者今天彩票中奖了,或者加薪了,很开心。
这一开心,就住在这些开心的事上了。
这就跟“无所住”的思想相背了。
所谓“宠辱不惊”,无论得失,均要淡然处之。
为什么要“心无所住”?显然,要想摆脱烦恼,心就不要住在这些事物上。
有些人生病了,心里担忧得不行,整天提心吊胆,结果小病变大病。
据医生统计,有好些癌症病人,是不病死的,而是吓死的。
反而是那些不把病情放在心上,像往常一样该吃吃、该玩玩的病人,能多活几年。
已经发生的了事情,心总是想着,于事无补。
所以要“无所住”。
诸行无常,世事总是在变化的。
变化,是宇宙人生世事万物的基本规律,这一刻的状态,下一刻已经变了。
虽然某些事物的这种变化极微小,小到你不能察觉,但它确实在变。
失恋是失恋那一刻的状态,过后双方的心都在变,感情也在变,只是这种变化有些人快有些人慢。
双方有新的生活,可能比以前更幸福,或者更不幸,所以住在失恋那一刻的状态是很不智的。
悟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很多人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看清这种规律,把变化当作永恒,把性空当作实有。
如何才能心无所住?做到心无所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首先,要彻底悟透诸行无常的道理,接受世事无常的规律。
其次,要做到心无所住,则离不开对“缘起性空”的参悟。
“诸行无常”和“性空”的道理紧密联系,都是关于变化的。
那些你以为“有”的东西,其实只是“缘起”的一个产物而已,并不是本来就存在,所以叫“性空”。
关于“缘起性空”,可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便展开。
苏轼有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偶然在雪地上留下爪印,鸿飞走后,它心里不会想着那个爪印,留了就留了,那个爪印,可能跟着被新雪覆没,或者雪融掉,爪印也就没有了。
不管爪印怎样变化,鸿不会记着它。
过去的东西就让它过去。
就像风来竹面、雁过长空,风掠过竹叶,竹叶动一下,风跟着走了,不会想着竹叶会怎样。
雁飞过天空,留下曾经的身影,飞过后,身影也没有了,天空仍然是天空,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就是“无住”。
洒脱的人,自当有这样的旷达胸襟。
心无所住,即无挂碍故,《心经》全面讲了这心字,心如果有住即挂碍,佛教对此专门解释心要清静,如果一人遇到事,总是放不下,即挂在心里,即是心不清静,要反私自己有没心挂碍故,遇到事情总放不下,原先我就是如此,后来看了《心经》解才明白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这属于心的清静,本来事没多大,心里反复思考,这是我自己认为心眼小,芝麻粒的事一下可以放下,但总是在心里起念,得不到心无所住。
《金刚经》又云:一切如幻泡影,所以遇到事情要把它看淡,不要纠结,纠缠是人的心不静,有什么事情能够使自己过不去,往往在心打念头。
这不是小心眼吗?因此学会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下,放下不是不解决问题,而是反思自心,为什么事情在这个时出现,是心升起杂乱,这件事本来能够做好,可在清静时来解决,所心有了挂碍,仔细一想有时自己暗地会笑,为了一件小事应该心无所住。
一切幻泡影。
因此改变自心清静,极为上策。
可以使心无所住!谢谢回答完毕,僅供参考,有错毕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