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
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沪搐高诽薨赌胳涩供绩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
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
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
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扩展资料其他相关故事:古往今来知错能改的事例有许多许多,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
战国时期,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两名大将。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古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我们却害怕犯错误,为什么?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人人都有,古往今来有谁愿意犯错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实都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如果因为过错,给别人或者自己带来灾祸,更是需要自我反醒,尽力弥补才是。
古人所说并非都是真理,这话儿无非是为自己的过错开脱,不负责任罢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理解,不管人们在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全部做对,只有不是明知是错的却要故意犯错就行,另外怕犯错误的心里是对的,做事情尽量往对的方向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