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论语》中的一句活,孔子说的。
意思很简单,周是“周遍”,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全部包括就是周,近于“周围”之意。
“比“的象形是两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有连结连络勾结之意,词语“比邻而居”“比翼双飞““朋比为奸“都是此意。
全句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特点是能和周围所有人搞好关系,平等相待,而不仅仅和自己走的近的人结成朋党,相互照应。
而小人的行为方式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是小部分人之间为了利益相互勾结在一起,拉邦结派,很难和大多数人普遍搞好关系。
今天我们说到君子和小人的时候,侧重于人格的评价。
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是品格低下之人。
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的思想,内德高尚的君子人格可以获得广泛的支持,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这就是内圣自然外王的道理。
所以,君子的品格本质上就是领导者的品格。
人道效法天地之道,天不私覆,地不私载。
所以君子之道周而不比。
小人之道,也就是相对于领导者的普通人之道。
所以,在孔子这里,君子与小人只是人的品格的自然差异,并不包含道德歧视在内。
也就是说,小人品格,也是合理的。
“小人比而不周“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有亲疏之别的,情感上自然也会有差异。
对家人和亲戚自然更好一些,这就是所谓的“比“。
周,也可以理解为“周到“,一个人办事能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就可以当领导了,也会是一个好领导。
此之谓“周“。
如果当领导的只关心自己的亲戚朋友,就是所谓的“比“了。
此小人所为,非君子之品,久必失其位。
普通人在考虑问题之时自然会先考虑亲近的人。
这是人情之常。
对于亲近的人来说,这是小人的可爱处。
可是,如果小人当了领导,必然偏心。
于是,古人云:小人用事,必乱家国。
原因也正在此,。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喻于利,小人常戚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朋比为奸”。
什么叫朋比为奸呢?我们看“朋”这个字,是两个“月”并列,再看“比”字,是两个“匕”并列。
实际上,这两个字,都代表着“呼朋唤友”“勾肩搭背”。
这是中国汉字的象形大法,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字是怎么一回事。
图:“比”字的甲骨文而“周”字,原先是象征着圈地画线,围绕整整一周的意思,里头的点,象征着庄稼,外头的匡,象征着田园。
田园里的庄稼,是密集的周遍均有,后来引申为“一圈”和“周密”两层含义,《説文解字》解释说:周,密也。
既然知道“比”是“朋比”“勾肩搭背”的意思,而“周”是“周密”的意思。
那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很好理解了:君子团结紧密而不朋比为奸,小人勾肩搭背而不团结紧密。
进一步理解,则可知,君子处事为公,在这件事上看起来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他们即便有意见的不同,也不会相互攻讦;意见一致,也不会朋比为奸。
小人一心谋私,故而私下勾结、走动,却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不是可靠的联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