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友,大家好!我所看过的《五官争功》是一段群口相声,表演者:马季——脑袋,冯巩——眼睛,王金宝——鼻子,刘伟——耳朵,赵炎——嘴。
这段相声是群口相声中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众多但丝毫不乱。
相声说的是马季(脑袋)获得荣誉后,他脸上的五官纷纷前来争功,先是冯巩(眼睛)、王金宝(鼻子)、刘伟(耳朵)、赵炎(嘴)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表功,然后他们彼此开始了指责对方攻其缺陷的争吵,最后都居功至傲一致要求长脑袋顶上……这段相声讽刺了那些只懂得强调自己重要,不讲究整体统一、团结一致的人。
《五官争功》的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高新而谈,是一个充满趣味的作品。
它将每个人都习惯的寻常东西,发掘得趣味十足,能引发人简单的笑,会心的笑。
创作上遵循传统相声的规律,反映的都是新事物,新想法。
《五官争功》是一个创举。
五位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包袱密集,效果火爆,共同把一段完整结构和戏剧冲突的群口相声表演的惟妙惟肖,开创了群口相声之先河。
相声,是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是极高的语言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从街头巷尾的“下里巴人”,到大雅之堂的“阳春白雪”,相声艺术在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走过一段艰辛的历程,才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
群口相声,也是相声表演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几位或多位艺术家的合作表演,来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群口相声表演难度大,对演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因此,舞台上很少有这种形式的演出。
《五官争功》是群口相声表演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首次出现在1987年的央视舞台上,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经典节目。
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创作,并与冯巩,赵炎,刘伟,王金宝共同完成。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了一时的热议。
《五官争功》之所以能够“一夜成功”,甚至今天仍然被人们认可,当然有其根本的原因。
首先从表演水平上看,参演的都是演技超群的艺术家。
众所周知,马季师从于相声界泰斗侯宝林先生,有深厚的功底,又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其他几位演员除王金宝之外,都是马季的弟子,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打法,几位艺术家在舞台上活力四射,而且表演时师徒间的配合默契有加,节奏把控环环到位,包袱笑料总是让观众出其不意,王金宝也把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只是《五官争功》的部分成功因素。
确切地说,只是二次创作过程中的一抹色彩。
有一句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品,艺术造诣再深的艺术家,也难以把作品演绎成经典。
《五官争功》的创作,以拟人的手法,通过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五官“错位争功”,来制作笑料,设下包袱,在情理之间和意料之外的矛盾转换中, 来达到突出作品思想主题的目的。
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力。
《五官争功》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除了其具有喜闻乐见的欣赏性和艺术性之外,还有其更深的思想价值和内涵。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五官,自己都可以做到触手可及。
原因就是都有固定的位置。
当然,它们同样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才更有意义。
作为人体器官,都关乎着健康和生命,都在为维护生命服务,所以,虽然各有分工,但是贡献相同。
都有自己的重要性。
《五官争功》通过“五官”的错位“争宠”抢功衍生的矛盾笑料,告诉人们,团体与每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在那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合作,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团体。
《五官争功》正因为具备从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到表演水平的高度统一,才能成为在相声艺术低迷的今天,依然是被大众喜欢的跨世经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