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状况
前苏联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从1952年赫尔辛基到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共10届夏季奥运会(其中1984年由于苏美的冷战,前苏联未派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1992年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还是组成联队参赛),苏联代表队7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名,3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名。从1956年开始参加冬季奥运会到1992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总共10届,7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3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竞技体育出现了徘徊不前和竞争力下降的趋势,1996年到2004年俄罗斯单独组队参加的最近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两次获得了第二名,一次获得了第三名,跌到中国之后。冬季奥运会上,俄罗斯再也没有前苏联7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3次获第二的优势了,只能同德国、美国、挪威、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竞技体育出现了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客观地说,这是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的结果。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竞技体育还是保持了一种较高的发展水平。
2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在前苏联,国家和政府掌握几乎所有的权力,几乎所有的体育管理行为都是政府行为。于是,就形成了前苏联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举国体制”这部金牌制造机器转得越来越不顺畅,违背竞技运动发展规律的弊端也越来越清晰,原有的政府办体育的体制已无法适应。
2.1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构架及演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体育管理体制几经周折,由全俄罗斯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青年旅游委员会、体育运动与旅游委员会,一直到刚刚成立的俄罗斯体育运动协会代理部,其体育管理机构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由此可见,现在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政府职能机构,政府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总统体育问题协调委员会、俄罗斯体育运动协会代理部等。一条是社会团体,俄罗斯的社会团体机构主要是指俄罗斯国家奥委会。政府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国家的体育运动政策、法规,并协调国家、社会和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家体育整体规划和实施计划,统一管理体育事务,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拨款等。而俄罗斯国家奥委会负责备战4年一届的奥运会,选拔国家队选手,与国际奥委会和相关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交流。
2.2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
现在俄罗斯采取的是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政府体制形成了部、署、局三级管理模式的局面。显然建立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在组织形式上自然也不能摆脱这种体制的约束。所以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各州、区、市的竞技体育组织在管理上基本都采取这种部、署、局的三级管理模式。俄罗斯国家体育管理机构一直在变,也就是在不停地适应这种新体制变化的调整过程之中。众所周知,前苏联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有着自己完善和庞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苏联解体时,旧的体制完全被摧毁,新的体制需要重新建立,俄罗斯的体育发展也一下子陷入了停顿的状态。体育的举国体制没有变,组织机构没有变,管理体系没有变,但是,国家的拨款却大大的减少了,机构名称改变了,管理方式改变了。由于变革的不可逆转性,随着新体制的慢慢建立,市场经济的体制也开始慢慢的运转,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这个庞大僵化的躯壳里,也慢慢开始注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个僵化的举国体制体系也开始慢慢的焕发出新的活力。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管理体系优势加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新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雏形也慢慢地形成。这是俄罗斯历经十几年的变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慢慢形成的一个新的特点。虽然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乃至探索阶段,但是它带给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2.3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向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加入了市场化的一些运作元素,改变为政府和体育社会团体共同管理的新型的运行机制。
目前,俄罗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仍然是沿袭了原苏联时期的体制,主要靠前苏联的各种形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竞技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学校等。另外,俄罗斯的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俄罗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苏联解体后,体育俱乐部加快了商业化的进程,并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形成产、经、销一条龙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虽然目前由于俄罗斯经济的原因使得各种比赛以及参加比赛的机会有所减少,但与国际接轨的、以奥运会为最高战略目标,注入了市场化的竞技体育竞赛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目前,俄罗斯体育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系统为提前2个奥运会周期进行准备。因此说,俄罗斯青少年高水平体育运动培养体系已经倒塌是没有根据的。
现在,俄罗斯竞技体育以国家经费投入的多少分为三个层次,概括为两头大中间小的竞技体育经费运行机制。所谓两头就是最低层次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和以奥运会与国际大赛为代表最高层次的国家队人才系统;所谓中间就是以俱乐部为代表的高水平运动队为中间层次。而两头大就是在这一高一低两个层次,国家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更大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在俱乐部这个中间层次国家在经费上则投入较少。显然,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经费管理办法,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慢慢形成的,是适应了现阶段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变革的产物。
现在俄罗斯体育科研体制正在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体育科研经费除政府拨给部分行政维持费外,在可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实现独立核算的原则,承认科研成果的商品地位,并对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实现招标和定购,各科研单位可同用户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工作的任务、要求和费用(包括对国家各部门以及高水平运动队)。俄罗斯的体育科研都直接服务于运动实践,基本上每个高水平运动队都会有一个体育科研小组,一般是4~5人,长期跟踪服务,并且在运动队里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俄罗斯体育科学研究所还归属于政府管理。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关于改善体育的立法已显得非常紧迫和尖锐。被更新的立法将把国家和体育的相互关系从文字带到现实中来,以巩固国家应给予体育的社会保障,建立有利于发挥其职能的条件,提高经济的独立性。俄罗斯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和调整本国体育领域中的各种关系。1993 年4月,俄罗斯联邦最高联盟通过颁发了《俄罗斯运动立法原则》,明显加快了在体育领域中的立法进程,多年的立法工作的结果就是颁发了生效于1999年4月的“关于俄罗斯体育的联邦法律”。现在为体育制定的联邦级别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已超过200份,俄罗斯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立法体系。唯一不足的是,许多有关文件与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3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不是十分明确和稳定。竞技体育走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模式显然对于现阶段的俄罗斯来讲是困难重重,而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再重新回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的老路上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已转轨的情况下,这种举国体制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二是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内在的矛盾,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变革模糊不定,给它的管理和具体运作带来了混乱。其一,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变化太快,发展思路不明确。其二,交叉管理严重。目前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各行其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4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动因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必然。苏联解体后,在政治上俄罗斯则率先放弃了社会主义,仿效西方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走上了以政治变革为先导、激进经济改革的发展道路。在经济上实行“休克疗法”,推行市场经济。作为建立在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另外,俄罗斯重新树立世界大国强国形象的梦想,走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是一个最好和最快的选择。所以,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世界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9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呈现殊途同归,目前,实行政府侧重宏观管理和政策投入,体育社团承担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政府与体育社团协会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与支持的结合性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竞技体育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显现,对体育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一种必然,当然,究竟走怎么样的道路,以及是不是最终趋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选择。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竞技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被传承下来,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竞技体育的功能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这种竞技体育功能价值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反过来又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不断地产生影响。在20世纪的中叶前后,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以及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功能得到大大加强,这样就使政府在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中的地位得到了强化。70年代8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功能日益突显,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竞技体育管理过程中得到大大加强,这样各种社会组织、体育社团以及民间机构参与乃至主导竞技体育管理就成为必然。因此,随着竞技体育承载功能的日趋多元化,以往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方式管理体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管理结构本身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多种组织构架才能适应体育功能的变化对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5 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先导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已基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上完成,坚决走所谓西方民主化的道路,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已成定局;俄罗斯经济的市场化的选择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经济的改革却显得异常艰难,充满了变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就使得建立在分权政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个行业的改革发展变得十分困难,竞技体育的改革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虽然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已经打破,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但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尽管已经摸索了十几年,还显得很混乱,并且经常反复,这对俄罗斯竞技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近几年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止步不前,竞争力下降,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混乱和市场商业模式不成熟的客观现实造成的。因此,要走完全市场化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俄罗斯的竞技体育发展就不会在短时期内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加快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商业化进程,加快改革的步伐,确是一种必然。因此,关键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可 *** 作的,尽快扭转目前状态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选择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余地越来越小,体育的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管理是不是最终趋同,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原因有三,一是美国是典型的体育市场化管理体制,最近几年,在明显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其竞技体育发展竞争力不升反降,说明了体育市场化管理体制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对于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很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三是日本竞技体育在经过很长时间的体育市场化管理体制后,又重新慢慢尝试回到与举国体制相结合的路子上来,其结果是本届奥运会金牌数上升到第二集团的位置。因此,由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独特性,不同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选择。俄罗斯也正是处在试图寻找和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新型的竞技体育发展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
正如同市场经济并不只属于资本主义一样,举国体制也并不是只属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发展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举国体制。前苏联和俄罗斯竞技体育水平虽历经沧桑,仍长盛不衰,使得人们对俄罗斯的竞技体育改革进程充满了期待。因此只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继续改进和完善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的运行机制,使其更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特点,走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的竞技体育举国管理体制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在前苏联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走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管理体制才应该是现阶段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的最好选择。它不仅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一种实践创新,而且对世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影响也必将是革命性的。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6.1 体育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产物,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引起管理体制的变革。所以说,传统僵化的举国体制竞技体育发展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
6.2 世界竞技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虽然有相同的趋势,但是在迈向这个方向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特色和不同的选择。因此,中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应有符合自己国情的选择和鲜明特色。
6.3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变革应该遵循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主观臆断和以人为的因素强加改变。
6.4 竞技体育水平是每个国家国力素质的竞争,竞技体育是商业体育中职业化程度最高和商业利益最大的部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可以预见的未来,竞技体育不会从世界竞争舞台上退下来,还必将引领各国在每四年一届夏、冬季奥运会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所以,中国始终应该把竞技体育发展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最核心的部分。
6.5 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大众体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积极推动和加强大众体育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提高社会化管理的程度是中国体育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对于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
6.6 目前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和模式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稳定,但是已经慢慢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一个结合了举国体制优势,加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所以说,举国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各有优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并行。
中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洋体育开始传入,并与中国传统体育相结合,因而开始了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19世纪60年代后至19世纪末。首先是洋务官僚聘请外国人教练兵勇,习练“洋 *** ”,以及北洋水师学堂开设的西洋“体育课”,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武术等训练项目结合,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其次是近代学校体育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开办的教会学校,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了诸如田径、球类等“新式体育”活动。第2阶段是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时期。首先是近代体育在学校的实施迈入制度化轨道,如体育排入课表,纳入考试范围等;二是传统体育开始与竞技体育结合。如1910年10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便有武术、田径、足球、篮球等比赛或表演项目,将中国传统体育与“进口”的近代体育结合,用于竞技体育。第三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首先是中国先进青年的体育观念,如毛泽东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等,在同时代具有先导作用;其次是现代体育体制的建立,如国民政府成立“全国体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国术馆”等;再次是学校体育开始着重培养新型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如成立体育专门学校,在大学开办体育系等。
“国运兴,体育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现代体育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体育又催化了体育的大变革,使中国变体育弱国为体育大国、强国,加速了体育现代化进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