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院历史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院历史,第1张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院历史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历了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经济管理系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2004年建立经济学院。
▲一、1952年至1958年
1952年12月16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直属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政治理论课教育。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由时任教务长胡绍组兼任,万欣任教研室秘书,赵洪任资料室主任。
1956年,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并入政治教育系,负责全系政治经济学教学任务。主要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经济学说史、《资本论》选读等课程。教研室由万欣任主任,罗生智和于俊文任副主任。
1972年,教研室改名为政治经济学教研组,韩明希任组长。
1976年10月,政治经济学教研组又改为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于俊文、韩明希先后任室主任、系副主任。
▲二、1986年至1994年
1986年6月,学校建立经济管理系,由韩明希任主任,张之光任副主任。建立了经济研究所,于俊文任所长。建系之初,同时设了4个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西方经济学教研室、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研室、世界经济教研室。
1994年,经济管理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函授生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系内教师达到33人。
▲三、1995年至2003年
1995年6月28日,学校决定由原经济管理系和图书情报系合并成立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院的建立采取院企合作模式,以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实体并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董事会,于1995年7月召开学院成立大会。学院设三个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信息管理系;有三个本科专业: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图书情报学。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两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6月,经济管理系与图书情报系重新分离,并终止了董事会管理模式。
2000年6月,成立教授委员会。并新增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保险)2个本科专业,2002年又新增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市场营销、会计学5个专业,停办公共事业管理(保险)专业。
▲四、2004年至2006年
2004年初,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按学科分开,成立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支大林,副院长王相敏、关继国、栾国华;分党委书记杨春梅,副书记栾国华。2004年末,王相敏任分党委书记;增补金兆怀、邱嘉锋为副院长。督导韩明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672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