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的革命虽然在圣彼得堡取得胜利,但是布尔什维克人在掌握政权之后马上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的巨大传统压力。
起义第四天(1 0月29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便反对由布尔什维克组成的革命委员舍,不承认它是合法政府,他们利用全俄铁路总工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成记清一色的社会主义者政府,明目张胆地向布尔什维克挑战。同时,残存的资产阶级力量与沙皇封建势力也开始以各种参政名义向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农兵苏维埃渗透。
这个被沙皇统治了两百年的国都由于人口过于繁杂多样,从而难以做到全面的稳定。列宁担心,如果继续将俄国的政治中心建设于此,那么靠打城市工农兵牌取胜的俄国革命可能就此夭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力主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越飞率领的苏维埃政府代表同与东线参谋长霍夫曼将军率领的德奥代标团在布列斯特里托丈斯克举行停战谈判。苏维埃代表提出在所有战线上停止军事行动,停战分界线以现行的战线为准,停战六个月。
然而,这场何谈进行的异常艰难,德国人提出的分界线异常苛刻,将苏联的大量领土纳为己有,这让列宁的和谈政策遭到了包括党内高层领导布哈林的反对。布哈林认为这是一个“带给我们不可胜数的损害并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眼里悔辱我们的条约”。
这样的纠结态度让前方的谈判进行异常缓慢。到1918年2月初,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外交团仍然处在与德国代表不战不和的斡旋状态。随后,德国再发动二月攻势,逼迫苏维埃政权就范。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距离前线一步之遥的彼得格勒已经成为随时可能被德国海陆军包夹的危险之地。于是,列宁最终选择在当年3月份将都城从彼得格勒迁徙到了莫斯科,完成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次迁都的壮举。
苏俄早期的迁都有着十分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布尔什维克为了筹谋社会主义的改革必须选择合适的控制中心,而德国的军事压迫也迫使苏联必须进行政治中心的迁徙。最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在二战之前一直以巩固自身内部建设为立足点,作为对外扩张基点的彼得格勒在帝国扩张时代结束之时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