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
计算机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55年中国的大学开始设立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分别附属于电机系(或自动控制系、无线电系)和数学系。美国一些大学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等课程。196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分别成立计算机科学系,但开始时只培养研究生。1968~1978年,计算机科学获得巨大的进展,计算机科学系或电工与计算机科学系遂迅速发展起来。与此相适应,美国公布了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科学“68课程”和“78课程”,成为这个期间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标志和总结。
教育手段方面,除大学本科教育外,产生了远程教学的概念,采用的形式是函授、广播、电视,并发展到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 CAI)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的电化教育和教育过程现代化的高级形式。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CAI的发展。
教育分类编辑
辅助教学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首先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从作用上它又可分为两种:辅佐型和原本型。前者附属于正规课程,一次辅助教学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较短(半小时至一小时),只起辅佐作用。后者能独立地代替正规课程,程序较长。根据功能强弱CAI还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前者使用易学易懂的程序设计语言,只需要极少的硬件支持,功能有限。后者充分利用计算机语言、图形等先进手段,引入有助于编写CAI程序(称为课件)的复杂程序设计语言,故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需要较长时间方能熟练掌握使用。CAI的优点主要是学员主动灵活、步调适合、学得多、效率高,而教员服务面宽,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等。
展望计算机正向社会进一步渗透,对计算机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各个阶层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也将有巨大增长。有人把程序设计说成是“第二文化”。计算机的使用将引起整个教学过程甚至思考方法的重大变革。这一趋势将反过来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型计算机更加完善化,并配备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智能设备。在中国,汉字输入输出设备和汉字数据库尤为重要。发展更接近于自然语言且独立于机器的CAI语言,建立大范围的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网,以加强CAI程序的交流和共享,也是重要的方面
按计算机教育的对象来分,有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及教育三类。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沿纵向和横向发展:前者从中等技术教育到大学教育,培养各类人才比如网络营销行业;后者从计算机器件、设备、硬件、软件开发、理论直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形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多个学科分支。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以及为应用计算机的有关专业人员扩展计算机知识。
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面向社会广大阶层,从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直到中、小学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