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经典语句?

李开复的经典语句?,第1张

李开复的经典语句? 经典语录
1.国内现在有一种“二十岁创业”现象,很多人看到的是Facebook、苹果这些公司,都是由20岁左右的创业者建立的, 可是中国人二十多岁创业比较难。
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3.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4.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
5.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6.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7.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8.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9.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励。 李开复
10.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11.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12.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
13.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
15.本人以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是中国学生最需具备的几个个人素质。
16.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
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18.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19.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0.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李开复,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县中和乡南势角(今新北市中和区),台湾人,父亲李天民是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曾任教于黄埔军校成都分校以及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解放前担任三青团县团部干事,曾经管理过渣滓洞。后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母亲王雅清为辽北人。
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奥赛罗棋世界冠军。
经历
学习经历
1966年,李开复在台湾就读小学,1972年,李开复跟随哥哥至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就读初中、高中,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当年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任职经历
1988年到1990年,李开复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毕业后,在该校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 (即助理教授,李开复在中文自传中则将其翻译为副教授,引起巨大争议。实际上assistant professor 是助理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才是副教授)两年。
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在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历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等职位。
1996年到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硅谷图形公司SGI电脑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1998年7月,李开复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该实验室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李开复曾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在李开复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的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后来李开复被微软调回美国,于2000年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2002年李开复获选为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会士(Fellow)。
2004年7月,李开复创立“我学网”,致力于帮助青年学生成长。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将负责其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当天,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2005年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及李开复的诉讼。微软公司、李开复以及Google公司就他们之间的诉讼,已经达成非公开协议来解决各项问题,各方对此协议都表示满意。
2009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正式离职。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宣布创立“创新工场”。
李开复在此前首先获得了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Peter Liu)的支持,然后李开复在一个星期之内,拜访了12位投资者,其中包括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俊。除了陈士俊进行了个人投资外,前三者均代表公司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介入,一共募集了9个投资股东的投资,就此开创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平台,名为“创新工场”,开辟中国风险投资和创业的一个新模式。主要的领域是涉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2010年2月,创新工场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到中国演讲两周。为了帮助中国大学生,李开复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后来为减轻网站的个人色彩,将其更名为我学网。
从2000年起,李开复陆续发表了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分别为:《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其中分别谈到了做人要有诚信、如何从优秀到卓越、选择的智能、新世纪的人才观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50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