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人们从各个方面积累的生物学知识不断增加,比较鲜明地体现在本草学研究上。本草学著作的大量出现,标志着药用动植物研究的新发展这一时期的本草学著作主要有: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尤其是《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医药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据说李时珍在41岁时被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工作。太医院的工作经历,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与此同时,李时珍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
在太医院工作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搁下去了,借故辞职。
李时珍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投宿在一个驿站。他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口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就上前询问。
马夫告诉他说:“我们赶车人,长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马夫还告诉他,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
李时珍从马夫这里知道了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于是将这个经验记录了下来。
这件事使李时珍意识到:要想修改好本草书,就必须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野外考察,他在75岁时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本草学上的巨著,达到了科学水平的一个新的高度,对生物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