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生活与法律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选修课生活与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第1张

大学选修课生活与法律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法律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
课程设计
万 军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两课”改革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律教学渠道。 “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是作者在“05方案”出台后设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该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辅相成,以大学生求学、就业、创业、生活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职;法律教学;渠道;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我国高校新一轮“两课”课程改革启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原先单独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被整合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整合后,法律基础的内容仅占新课程总篇幅的三分之一,授课学时也大幅缩减。1986年以来,“法律基础”作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一直发挥着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现今,在法治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下,如果课程改革后高校的法律教学仅囿于新课程的开设,不仅不能满足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需要和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高校法制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我们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刻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动适应“两课”改革新形势的同时,还应开拓思路,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拓展高校法律教学的渠道。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法律基础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联系高职教育的实际,在“05方案”出台后,面向所在学校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的设计思路
法治,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确立的基本方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法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越来越强。 守法者的法律素质,是法制社会形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否发达。正如闵良本所言:“作为一个公民,一旦理解了法律,那么就会让法律成为自己讨回公道的一个有力武器,并由此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
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特定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与骨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按照依法治国、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要求,大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从现实角度看,法律在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几年,围绕大学生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与此相应的是,大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以及对法律课程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据笔者调查,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很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笔者受计算机课程“常用工具软件介绍”的启发,从2005年开始在所在学校每学期均面向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该课程根据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需求设计,结合生动鲜明的典型案例,介绍与大学生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旨在传授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二、“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05方案”明确规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中,“法律基础”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修养,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是在“05方案” 精神的统领下,面向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该课程紧跟我国法治进程,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大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与求学、就业、创业、生活相关的实用法律知识。因而,该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立脚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高校法制教育和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两者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却不重叠,教学模式也不相同。另外,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学时较短,要在其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有难度,故开设“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也有此考虑。 因此,“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相辅相成,前者是对后者这一高校法制教育主渠道的拓宽与补充。 三、“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的内容体系
“大学生实用法律介绍”的课程内容按照大学生求学、就业、创业、生活分为四大篇章。 (一)大学生求学之路
本篇设“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继续学习、提高学历的途径”两节。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校规与法律孰大孰小,大学生有哪些权利义务„这些问题均是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上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法律问题的热点。教育法理论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诸多特点内在地需要法律的规制,同时,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法律的发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共同构成的教育法律规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身处教育法制环境下,必然受到上述教育法律规范的辐射与影响。 另外,基于我国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以专科为主,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求学上进心,不满足现有学历,决心通过自学ks、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途径继续求学、提高学历。因此,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这部分篇章。 (二)大学生就业之路
本篇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劳动法律制度”两节。 解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包分配、分配与自主择业并存和市场机制双向选择三个阶段。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年均增幅27%,毕业生就业率70%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2700万以上,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选修课学生大都在此年级应认清形势,未雨绸缪,为将
来的成功就业积极做好准备。面对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就业歧视和就业陷阱,大学生应树立劳动合同观念,懂得劳动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74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