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电影《玻璃之城》,你一定会对里面黎明和舒淇相识的“何东夫人堂”印象深刻。没错,在港大,舍堂(hall)远远超越了“宿舍”的概念。从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古堡大学堂,到近年新建的施德堂,每个舍堂都有自己的传统,它集结了浪漫、拼搏、人文,成为香港大学生的一方文化。
其实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时舍堂文化就已经存在了,它代表着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住宿模式,最早的舍堂除了住宿外还有上课的功能,导师会在这里补充教授一些知识。到现在舍堂越来越多,但也都传承了这种文化。
舍堂的功能与宿舍相似,但各舍堂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社会组织,堂友通过参加各类舍堂团体,如合唱队、篮球队、排球队、舞蹈队等,来增强团结精神及凝聚力,享受集体生活。现在的香港大学已有13所舍堂。
每个舍堂有一个学生会,他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服装,从T恤到运动服,每个舍堂都有至少六七套服装,以供不同活动穿着。同时,学生会会组织同学参加各种舍堂间的比赛“Inter-HallCompetition”,例如港大的4大传统赛事:合唱、戏剧、桥牌和辩论。另外各舍堂还有自己的篮球队,网球队等。“对于香港本地学生来说,没有这些才艺可是无法住进舍堂的哦!”施德堂的舍监先生告诉我们,“即使住进去了,在一年内如果没有为舍堂做出贡献,也有被赶走的危险。”
而且,和内地不同的是,港大的宿生并不是按系别划分寝室的。由于港大实行的是完全选修制度,班级的概念比较模糊。住在一个楼层的同学,倒更像一个集体,一个家庭。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系别,不同年级;但却共用一个起居室,一个洗手间,一个厨房……我们看到的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寝室门上贴着带“过”字的红纸条,比如“劲过”、“d过”、“排过”……舍监先生先生说,每年考试前寝室之间都会互送这种红纸条,“过”的意思嘛,就跟内地学生说的考试“过”不“过”是一样的。原来这是学生祈求考试及格的小口彩啊。
要说香港学生对于文字上的“执著”,那是由来已久。每个舍堂不仅有自己的服饰,还有自己的口号“hallcheers”和堂歌“hallsong”,要知道,只有年终比赛得冠军的舍堂,才有机会对全校师生唱自己的hallsong!有些cheer和song甚至是由一代代楼长传承下来的。住在太古堂的内地学生梁婷说,摆着各种pose,以不同节奏喊着hallcheer,会让她们感到一种对舍堂的归属感。
舍堂生活中的高桌晚宴更是舍堂文化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在古老的大学堂,每个月,大学堂的舍员们会举行一次高桌晚宴,届时学生们要穿上晚礼服,学做绅士淑女,学习社交礼仪,并会定期邀请有名人士来演讲,使堂友增长见识。大学堂的高桌晚宴是在古堡的一个大厅中进行的。
每年的新生在入学的前十天会在“迎新营”里学习、训练hallcheer和hallsong,并且按兴趣分成小组进行拓展训练,舍堂多姿多彩的活动就从那一天开始。不过相比于内地中规中矩的宿舍,舍堂的缺点也不少,那就是比较吵,睡得晚,每年都有人因为受不了这种生活而搬出舍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