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底和三本学生有何差别

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底和三本学生有何差别,第1张

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底和三本学生有何差别

说有天壤之别,或许有点夸张,但差距确实非常大,如果没去了解,做井底之蛙是不会明白

三本别说比清华了,就和普通的211/985比,差距都很大的;突然感觉,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


从整体上看,211/985 当然比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优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211/985学生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眼界更开阔、更努力、进取心更强。请不要拿个例说事,如果您喜欢拿个例说事,那请用你们眼中普通学校的”学霸”和清华本科拿特等奖的比,和中科大拿郭沫若奖的比吧,一样会被秒掉。我们这里说的是总体的比较~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对比和考量:


(1)高考成绩差异
能入读211/985本科的,高考成绩普遍比当地一本线高出50分以上(750分总分),而进入普通大学的同学,高考成绩绝大多数在此之下。可能有人会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之类话,但请您别忘了:优秀高考成绩意味着什么?高分背后是什么? 好成绩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努力、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思维模式、自律性更强、更为聪明,这些优势多具有延续性,不会到了大学就无故意外蒸发和丧失,这些优势必将对他们的大学学习和进步继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培养条件和平台差异
重点大学,特别是C9大学、985大学,不乏院士、图灵奖得主、IEEE fellow、千人、长江学者、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名师等优质师资力量,这些教师多半都有国外顶尖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学习或访问经历,有世界级学术视野;这类学校经常会聘请行业内世界级专家学者去讲学、访问、交流;也不乏各国元首政要、诺奖得主等的光临,这些影响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会提升学生内在气质、精神优越感、社会责任感,是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和鞭策;这类重点院校也不乏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背景,其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一般超过10个,甚至多达50多个;这些名校的年科研经费,动辄就是10多亿,甚至50多亿,中科大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仅一期投资都达70亿之巨,拨地744亩,这种支持力度相当于上百所普通本科院校一年科研经费总和!!反观普通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师资,很少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等拔尖师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比较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基本为 0;普通院校科研经费少,很难留住全国乃至世界级拔尖教师,即使有,被重点大学或更好学校挖走也是迟早的事。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世界级的科学家去做讲座,科研经费不及拔尖大学一个零头,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学生实践机会等情况如何糟糕可想而知;


名校和Google、IBM、华为、百度、阿里巴巴、微软等一些顶尖企业有较多合作交流;名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多半也是去大中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得到业内精英的指点和感染,毕业待遇和发展明显高出平均水平;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本都在中小型企业、不大知名的企业,很难遇到行业顶尖人才,成长环境也会逊色很多,毕业待遇和发展水平一般般;
名校学生在校期间,多数都忙着学习和充实自我,积极参加数学建模、能力拓展活动、ACM竞赛、积极备考托福/雅思/GRE、联系国外学校为出国深造做准备,职业规划比较清晰明朗;而普通院校的学生,谈情说爱的多、打游戏的多、吃喝玩乐相互攀比的比较多,学风差、真正沉下心学习的少,瞄准世界级名校去努力的更少,甚至想都不敢想; 普通院校的同学,英语六级考个 550 分可能都会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半天;殊不知在名校,一些本科生四年内甚至已经拿下 CATTI 2口译和笔译证书,雅思已经7.5 或者托福 110+,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综合素质差异
名校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适应性更强,很多学生在自身专业以外也有较深厚的积累和较大兴趣;学物理的,可能拿过 ACM 赛区银奖;学数学的,可能已经拿下 CPA 证书;学英语的,也能就核聚变和托卡马克EAST跟你侃侃而谈;在很多名校优秀生中,他们字典里面没有太明显的学科分界,没有太多的“不可能”,只有“不努力”;而普通大学的学生眼里,你学英语的,去搞编程,他们觉得你是个怪胎,或者觉得这有点匪夷所思,惯性思维和狭窄的发展空间早已经束缚了他们的想象、抑制了他们的雄心。所以说,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差异实在太大了!!经过四年洗礼,普通大学的学风、社会地位、口碑等已经将他们进校时的雄心、斗志、抱负等磨灭的几乎消失殆尽。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吧?普通院校不是没有聪明学生,但是普通院校不大好的环境会对他们造成侵蚀,让他们逐渐泯然于众。


(4)发展潜力和后劲差异
纵观国内各行各业拔尖企业的中高层,多数都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例如,在 BAT、华为这样 IT 企业,清华、北航、北邮、电子科大等这类 IT 名校的毕业生很多,一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很少见了;前者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基础打的比较扎实,发展后劲也比后者好不少;普通院校毕业生再想后来居上追平或者赶超前者,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在四大银行、“四大”等金融、会计领域,很多中高层都是该领域的名校毕业的,如五道口金融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上海财经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5)校友资源差异
求职、考研、出国时,知名大学的校友很多在名校和知名企业发展,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能够和你分享。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渠道和信息来源要广很多。名校学生的校友,有大量省部级高干、院士、教授、名企高层以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或者高端人才,活跃在社会中高层的居多,这些往往可以成为隐性资源。普通院校毕业生,无论从职位、收入、社会地位等看,多数都处于中下层,晋升到上层的相对名校毕业生而言,少的多了。
综上所述,不同层次院校毕业生的底蕴、基础和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奉劝高中生们拼了命也要上双一流大学(211/985大学);考研也一样,尽量去读211/985大学;万一只能选普通学校,那也要读个培养条件和师资力量好的学校(本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或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与教育程度有关。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教育也只是一方面,还有为人处世能力、情商、忍耐力、胸襟等因素。211/985不是保险箱,也不是送你平步青云的天梯,但是无疑是一张通往较好平台的不错的船票。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 英语自由翻译【查红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800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