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是大一的学生吧?才会有这种问题。原因么,有两点:
高考之前被老师和家长骗了,大学很轻松天天玩云云。
还在继承高中的学习方式,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或者叫钻牛角尖,作为化学系的学生,大学里的方程式是可以不配平的,你没听错,配平都不用)。
不过嘛,大学……除了少数彻底迷失和颓唐的同学,大家都能走过来,而且是轻松愉快的走过来,我相信楼主也没什么不可以。
其一,注意学习方法,我以大学物理狭义相对论一章为例,这一章的核心就是洛伦兹变换和坐标系的修正,所以只要背下这两组公式,然后在课后习题知道如何套用就好。至于不重要的东西,例如势垒隧穿的概率公式,只要知道这个现象的定义和各因素的定性影响即可,没必要去背这种公式。一般来说,平时作业自己做,考试前在刷一周的复习,即便大物这种哀鸿遍野的课,刷个B+甚至A都不难(我大物两学期是双A)。当然还有强调一点,理解性记忆。
其二,规划好方向,如果未来想致力于学术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那确实本科应该拿出好的绩点。然而,你的目标如果是就业,那么绩点就不重要了,2.4或者3.2的绩点相比于实习经验和个人谈吐,前者的权重太小了。如果楼主不准备读研,其实嘛,分数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当然,别挂,这会麻烦。
至于学习的方式,我在化学系读完了本科,应该说还是一个不算轻松的专业。大一还是好好做作业的,七天里面五天自修到教室赶人。不过到了大二大三,就轻松很多了,那段时间基本每周玩五天,周一周二回到学校里疯狂的补作业。大四嘛,专业课基本都是浮云了,还额外选修了不少在历史、文博、艺术、体育方面的课程充实生活。至于考前,会好好复习三周左右,把所有的知识点誊写背诵下来,考前一两天在刷两套试卷。总体而言绩点还是不错的,3.47,在复旦化学系足够保研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