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课堂应该生动有趣.是 否

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课堂应该生动有趣.是 否,第1张

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课堂应该生动有趣.是 否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丁再华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在逐步改进,
但受老教材多年来的影响,
旧的思维方法依然存在,
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重逻辑思维,
轻形象思
维的遗风。
这就必然影响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对语言、
结构的理解,
影响教学中听说读写的
训练,
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还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导致了一大批
学困生的出现。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一是我们对于智力的认识存在着偏见;

是受旧教学套路的影响;
三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利用,这是因为:一、形象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
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形象性的特点。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有以下几种:
利用图画,
再造想象;
声形并茂,
创造想象;
实践观察,
丰富表象;
运用电教,
声形并茂;
音乐设境,
由境激情。
以期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使得语文教学面貌一
新,学生思维活跃大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形象思维

表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忽视形象思维能力的问题

1.新课程启始期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在逐步改进,
但受老教材多年来的影响,
旧的思维方法和教学套路仍然存在,导致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重逻辑思维,
轻形象思维的错误倾向。
这种倾向具体表现为:
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讲解概念、
分析判断、

象和推理、
概括和综合、
比较和对照、
概括等过程,
轻视
(甚至忽视)
情感体验、
含义感悟、
直观印象的过程,抛弃了语文中可贵的想象、幻想、情境、直觉、灵感等因素。

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关系与形象思维的特点,
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利用,
这就必然影
响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对语言、
结构的理解,
影响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
最终影响语文教
学的质量与效果,
还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导致了一大批学困生的出现。
取其筋
骨,弃其血肉的做法,使语文课成了乏味枯燥、低效费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如同一具被抽干了水分的动物标本,干巴巴的,缺乏生命力。

2.语文教学忽视形象思维的根本原因

①我们对于智力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偏见

我们认为所谓智力就是指逻辑思维能力。
于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左半脑的开发,
重视逻辑
思维的发展,
而严重地忽视了右半脑的开发,
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
我们没有认识到:

养出大批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就必须使使学生的两种思维能力获得协调发展,
因为这
样才能发挥大脑的整体功能。

②受旧教学套路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
语言的积累。
而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把它误解为:
只有死记硬背才叫做积累,
只有记住了词语
解释与段落大意才叫做理解。于是,就把语文课就变成了对课本的“解剖课”
,字字务求落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实,
段段都须解释,
中心定要明确。
我们不知道的是:
要想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前提
是——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示的具体形象——表象,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
确的认识。
而这表象的运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形象思维。
所以,
语言表达的基础是形象思维能
力,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遗憾的是,
我们对此没有清醒明确
的认识。

③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存在着强烈的无意识活动,
这些活动
对创作起着一定的影响。
作家凭借直觉,
迅速捕捉到鲜明、
生动的形象,
并由此创造出独特
的艺术形象。
这当中,
艺术直觉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它是灵感的根本所在。
灵感具有突发性、
亢奋性、
创造性的特点。
另外,
语文中的通感、
激情、
修辞,
都源自作家对事物的独特感觉,
精深微妙、新颖别致。

从文学产生过程的特殊性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性来看,
文学作品都不应该仅仅被
当作逻辑分析的对象。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形象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现代脑科学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机能各不相同,
存在着明显的分工:
左半脑是主管语言
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
右半脑则是主管表象和形象思维的神经中枢。
这就产生了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这两种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
然而,
两半脑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总是相互
沟通、相互补充、息息相通、高度协调,既各负其责、又相辅相成。这样分工合作才能使大
脑构成一个整体。所以,两种思维形式并不是泾渭分明,也不是互不相干的。实际上,它们
之间紧密配合,极少“单干”
。脑的两半球协调并用,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的话就能够证明这一
点,
他说:
“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
往往会见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
对世界或人类
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
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列宁也指出:
“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
幻想的。
”还有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自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即使在注重逻辑思维的领域内,
形象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
更何况是在文学作品的欣赏
中!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和利用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它自己的特点,皮亚杰认为:
7

12
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具体运算阶
段。
儿童在入学以后,
由于学习上的要求,
就促使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为主要逐步过渡到
逻辑思维为主,
即使这样,
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仍具有
相当的具体形象性。从中可以看出,儿童的思维实际上离不开形象思维。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更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

①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

②儿童思维中的形象成分和逻辑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在不同的学科、
不同教材,

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例如,
在数学中,
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思维水平,
但在语文学习
中,仍旧停留在表象水平上,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感到困难很大。

③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
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
“飞跃”的关键转变点,
这个
时期,
一般是在小学四年级
(

10

11

)

小学低段的学生尚未完成这个
“飞跃”

由此看
来,在课堂上过多进行逻辑思维活动,无异于拔苗助长。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形象思维有广、
狭义之分。
狭义的形象思维是指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
以情感作
为思维运动的驱动力,
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形象体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方式主要有
想象、幻想。

想象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
人脑对已有的表象改造和组合,
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这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事物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只有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实物、各种直观教具,有时
可配合游戏和游览、
参观访问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和视野,
用正确、
清晰、
生动的语言启
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力。要积极鼓励儿童大胆地幻想。
比如教学中的编题作业,
就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为它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1
利用图画,再造想象

再造型形象思维是根据语言的描述,
图样的示意,
或文字的表达,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新
形象的过程。
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经常,
最广泛的一种形象思维,
是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
少的条件。充分利用这种形象思维,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对古诗教学有过精辟见解: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感情,无疑是最重要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
《山行》
这首诗时,
课本上的图片中看不出山里人家、
蜿蜒的小路和缭绕的
云雾。如何解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去深处有人家。
”呢?可以让学生边念诗边在课本的
这幅图上添上蜿蜒石径,
山里人家,
和缭绕云雾。
学生在作画时,
自然对这两句诗产生了表
象,饶有兴致地记住了这两句诗。

学生只要动手,他的大脑思维就会跟着动。这样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实际上就是
过去生活中积累的表象的提取、
加工、
利用的过程,
在不知不觉中,
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88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