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华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在逐步改进,
但受老教材多年来的影响,
旧的思维方法依然存在,
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重逻辑思维,
轻形象思
维的遗风。
这就必然影响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对语言、
结构的理解,
影响教学中听说读写的
训练,
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还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导致了一大批
学困生的出现。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一是我们对于智力的认识存在着偏见;
二
是受旧教学套路的影响;
三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利用,这是因为:一、形象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
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形象性的特点。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有以下几种:
利用图画,
再造想象;
声形并茂,
创造想象;
实践观察,
丰富表象;
运用电教,
声形并茂;
音乐设境,
由境激情。
以期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使得语文教学面貌一
新,学生思维活跃大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形象思维
表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忽视形象思维能力的问题
1.新课程启始期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在逐步改进,
但受老教材多年来的影响,
旧的思维方法和教学套路仍然存在,导致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重逻辑思维,
轻形象思维的错误倾向。
这种倾向具体表现为:
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讲解概念、
分析判断、
抽
象和推理、
概括和综合、
比较和对照、
概括等过程,
轻视
(甚至忽视)
情感体验、
含义感悟、
直观印象的过程,抛弃了语文中可贵的想象、幻想、情境、直觉、灵感等因素。
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关系与形象思维的特点,
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利用,
这就必然影
响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对语言、
结构的理解,
影响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
最终影响语文教
学的质量与效果,
还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导致了一大批学困生的出现。
取其筋
骨,弃其血肉的做法,使语文课成了乏味枯燥、低效费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
如同一具被抽干了水分的动物标本,干巴巴的,缺乏生命力。
2.语文教学忽视形象思维的根本原因
①我们对于智力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偏见
我们认为所谓智力就是指逻辑思维能力。
于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左半脑的开发,
重视逻辑
思维的发展,
而严重地忽视了右半脑的开发,
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
我们没有认识到:
培
养出大批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就必须使使学生的两种思维能力获得协调发展,
因为这
样才能发挥大脑的整体功能。
②受旧教学套路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
语言的积累。
而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把它误解为:
只有死记硬背才叫做积累,
只有记住了词语
解释与段落大意才叫做理解。于是,就把语文课就变成了对课本的“解剖课”
,字字务求落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实,
段段都须解释,
中心定要明确。
我们不知道的是:
要想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前提
是——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示的具体形象——表象,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
确的认识。
而这表象的运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形象思维。
所以,
语言表达的基础是形象思维能
力,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遗憾的是,
我们对此没有清醒明确
的认识。
③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存在着强烈的无意识活动,
这些活动
对创作起着一定的影响。
作家凭借直觉,
迅速捕捉到鲜明、
生动的形象,
并由此创造出独特
的艺术形象。
这当中,
艺术直觉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它是灵感的根本所在。
灵感具有突发性、
亢奋性、
创造性的特点。
另外,
语文中的通感、
激情、
修辞,
都源自作家对事物的独特感觉,
精深微妙、新颖别致。
从文学产生过程的特殊性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性来看,
文学作品都不应该仅仅被
当作逻辑分析的对象。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形象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现代脑科学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机能各不相同,
存在着明显的分工:
左半脑是主管语言
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
右半脑则是主管表象和形象思维的神经中枢。
这就产生了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这两种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
然而,
两半脑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总是相互
沟通、相互补充、息息相通、高度协调,既各负其责、又相辅相成。这样分工合作才能使大
脑构成一个整体。所以,两种思维形式并不是泾渭分明,也不是互不相干的。实际上,它们
之间紧密配合,极少“单干”
。脑的两半球协调并用,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的话就能够证明这一
点,
他说:
“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
往往会见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
对世界或人类
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
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
列宁也指出:
“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
幻想的。
”还有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自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
即使在注重逻辑思维的领域内,
形象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
更何况是在文学作品的欣赏
中!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和利用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它自己的特点,皮亚杰认为:
7
~
12
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具体运算阶
段。
儿童在入学以后,
由于学习上的要求,
就促使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为主要逐步过渡到
逻辑思维为主,
即使这样,
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仍具有
相当的具体形象性。从中可以看出,儿童的思维实际上离不开形象思维。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更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
①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
②儿童思维中的形象成分和逻辑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在不同的学科、
不同教材,
又
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例如,
在数学中,
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思维水平,
但在语文学习
中,仍旧停留在表象水平上,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感到困难很大。
③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
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
“飞跃”的关键转变点,
这个
时期,
一般是在小学四年级
(
约
10
~
11
岁
)
。
小学低段的学生尚未完成这个
“飞跃”
,
由此看
来,在课堂上过多进行逻辑思维活动,无异于拔苗助长。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形象思维有广、
狭义之分。
狭义的形象思维是指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
以情感作
为思维运动的驱动力,
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形象体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方式主要有
想象、幻想。
想象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
人脑对已有的表象改造和组合,
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这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事物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只有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实物、各种直观教具,有时
可配合游戏和游览、
参观访问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和视野,
用正确、
清晰、
生动的语言启
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力。要积极鼓励儿童大胆地幻想。
比如教学中的编题作业,
就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为它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1
利用图画,再造想象
再造型形象思维是根据语言的描述,
图样的示意,
或文字的表达,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新
形象的过程。
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经常,
最广泛的一种形象思维,
是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
少的条件。充分利用这种形象思维,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对古诗教学有过精辟见解: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感情,无疑是最重要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
《山行》
这首诗时,
课本上的图片中看不出山里人家、
蜿蜒的小路和缭绕的
云雾。如何解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去深处有人家。
”呢?可以让学生边念诗边在课本的
这幅图上添上蜿蜒石径,
山里人家,
和缭绕云雾。
学生在作画时,
自然对这两句诗产生了表
象,饶有兴致地记住了这两句诗。
学生只要动手,他的大脑思维就会跟着动。这样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实际上就是
过去生活中积累的表象的提取、
加工、
利用的过程,
在不知不觉中,
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