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还值不值

读大学还值不值,第1张

读大学还值不值 曾几何时,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把大学比作一列火车,清华、北大是软卧,其他名校是硬卧,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专科是站票,成教是挤厕所的。到了目的地,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只在乎你能干什么。”如今,对于那些刚“下车”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更郁闷的是,发现搭不上大学这列火车的农民工兄弟似乎在就业市场更吃香。
于是,大学这列火车不再那么富有吸引力。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考人数已连续5年下降。对农村弃考生来说,城市日益激烈的应届生就业竞争和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使他们不得不重新权衡读大学的利弊。许多城市学生弃考后选择出国留学,但他们中的六成是“海归”,有的甚至成了“海带”(海外留学回国待业)。“海归”不只互相竞争,还要和“土鳖”(国内高校毕业生)进行一番厮杀,“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注定十分惨烈。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人们不禁要问:读大学究竟还值不值?
户口簿“战争”
作为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中特有的凭证——户口簿,不仅承载了户籍管理的重任,而且是每位公民在上学、结婚、买房以及办理很多重要事情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证件。正因如此,由于拆迁、遗产继承、婚姻等导致家庭成员间争夺户口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表面看似简单的户口簿之争,背后其实是亲人间撕裂亲情、争夺利益的大战。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杨镇法庭的张伟法官是见证多起这类家庭悲剧的基层法官之一,他期盼“尽快规范户籍管理制度,让户口簿在民事纠纷中尽快‘隐退’”。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影响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一纸户籍无法阻隔人们的自由流动。早在2009年,广州市就启动了身份z取代户口簿作为社会管理凭证的试点改革,旧有管理模式注定无法永远奏效。在适当时机实现户口簿退出历史舞台,实现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应是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
少女之殇——中国少女生态报告
我们的成人社会,没能保护好少女。
没有在人身安全上保护好少女。名为“公仆”的官员和名为“为人师表”的公职人员,频频成为伸向少女的黑手。他们丧失了礼义廉耻,猥亵、性侵未成年人,仿佛他们从未有女儿或亲人。
没有在法律程序上保障好少女。法律里有强奸罪和嫖宿幼女罪,但后者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因为“嫖宿”之称、量刑标准和实际效能。它并未成为扼制犯罪者的利剑,反而成了某些恶人逃避法律重责的保护伞。
没有在价值观念上引导好少女,没有在社会体系上援助好少女……
即使对性侵少女者实施化学阉割或判处死刑,仍不能完全止住少女之殇。中国的成人社会为少女们顺利成长、顺利通过而需要顶住的“黑暗的闸门”还很多。
我们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才配有未来。
消失的河流
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了水利部对河流的普查结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909条。而过去统计,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新旧数据相差了27000多条。”
第二天,中国河流减少一半的新闻铺天盖地,随后被水利部辟谣,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河流总数的减少,一方面确有一些河流因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而萎缩消失;另一方面,此次普查利用了更精确先进的手段和技术,也是原因之一。“过去都是我们专家依靠老地图、老资料来进行统计计算的,而这次我们是运用国家1∶5万(比例)的最新的地图,再加上遥感影像这些设备,所以它的准确度应该是更高。”
无论如何,中国的河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当留学遭遇歧视+暴力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描写了早期留学生自尊心受挫的不愉快经历。鲁迅、郁达夫的笔下,都曾经记述过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中国佬”“亚洲狗”……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或许对这些词语并不陌生,但他们遭受的,又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谩骂。
不可否认,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是无法破解的困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于对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刻板成见。但在中国欣欣向荣、中国人生活日益殷实、世界格局已悄然改变的今天,那些固有的歧视,又常常和嫉妒、仇富、排斥等情绪混杂在一起。一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惊甚至不适,转而把本国经济的不景气、失业率的提升归咎于中国,并拿来大做文章,甚至采取极端排华举动……这种倾向,更当警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795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