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

如何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第1张

如何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於2011年初推出第四届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此次访问研究主题为「『时代媒介』:华人社会的电视剧文化」。欢迎有兴趣的学者申请,申请成功者将获邀至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之访问,访问期间的生活费用将由学院提供。
访问计划的目的
促进文化中国华语传播学者的交流,加强彼此的联系。
提高华语传播研究的水平,促进世界学术平等对话。
为学者提供研究写作与论文发表的机会。
访问计划内容
访问学者由2011年1月18日开始,在中大访问一个月。留港期间的活动基本上由学者按需要自由决定。
所有访问学者必须参与2011年1月21-22日以「『时代媒介』:华人社会的电视剧文化」为题之工作坊、提交论文、并参与为促进访问学者与香港学者交流之活动。
工作坊主题
根据Raymond Williams的论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文化反映当下社会、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Williams所指的文化并非是大家触摸不到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高雅文化(high culture),或是由上而下的管治文化,而是普通人能感觉甚至触摸得到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即所谓通俗、流行文化。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流行文化反映出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阶层、年龄族 的体会、感受和意识形态。这种Raymond Williams所说的感觉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就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这种文化能呈现出社会上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 *** 控与限制。
在众多的流行文化中,电视剧是一种最具延续性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它既是我们日常谈天的题材和话语,也是最贴近社会脉络的「时代媒介」。《传播与社会》2011的工作坊选择电视剧为核心议题,除了从文本和制作的角度探讨电视如何反映和表徵华人社会与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相关的社会议题,也从消费角度,阐释大众对电视剧内容的诠释。 我们所指的电视剧包括时装剧、肥皂剧、爱情片、时代剧和主旋律的历史剧等。收看这些节目除了涉及不同层面的华人电视剧观众外,也涵盖不同形式的收看方式,如网络视频及收费电视等。 工作坊接受的文章,其理论框架包括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及政治经济学,我们也鼓励文章深入阐释电视剧所带出来的形势(conjuncture)和时代(关於形势和其他理论及方法问题,请参考《传播与社会》第10、11期Lawrence Grossberg的访问。)然而,工作坊要求文章的内容超越单纯以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为基础的论文,我们看重的是具实证资料及理论创意的论文。本院将把参加工作坊学者的论文,集结出版一本学刊专集或编辑成专书。 欢迎对此主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构思研究计划及撰写论文纲要,按以下手续向中大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申请。
费用及津贴
学院将为访问学者在访问期间提供住房和每天生活津贴港币300元。路费则请自理。
申请手续
1. 凡对上述访问专题有兴趣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之华语学者,职位与居住地不拘,均欢迎申请。
2. 请备妥简历、拟写论文之摘要(2000字),於2010年6月15日前寄达: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访问学者计划」收,或可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3. 请附上一份以前曾出版有关电视剧或相关的文章,中英皆可。
4. 名额约为8人。申请结果将於2010年7月1日左右公布第一轮入选名单。第一轮入选者应於2010年9月1日前,将论文全文寄达上述位址。正式入选名单将於2010年9月15日左右公布。
访问计划小组
陈韬文、马杰伟、冯应谦、邱林川、黄懿慧、李立峰、罗文辉
工作坊学术小组
冯应谦、马杰伟、陈韬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03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