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得来

会做得来,第1张

会做得来 符拉迪沃斯托克 该市又称海参崴。始建于1860年称市,是滨海边疆行政中心。东、南、西三面濒日本海。有5个市区,现人口为60.5万。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北太平洋海岸的著名城市,是俄远东经济区最大的城市和滨海边疆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属季风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为-15℃,8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约690毫米。在阿穆尔湾海滨建有海滨疗养院和泥疗疗养院。该市是远东经济区和滨海边疆区的工业中心,又是远东捕鲸、捕蟹和猎兽业基地。市内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业、仪表制造、无线电、机器制造、食品和建材工业等。有修船厂、机械厂、胶合板厂、包装器材联合加工厂、家具厂、鱼类、肉类、制粉联合加工厂、糖厂和面包厂等200 多家工业企业。还建有火力发电站。作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该市的铁路、公路、水路和空中运输都十分发达。直达莫斯科的铁路运输线(全长9288公里),是联系滨海地区、鄂霍次克海、太平洋和北极各海的大型交通枢纽和过境转运站,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这里又是太平洋沿岸的大型海港,是商港也是军港。年货运周转量为500 万吨,一年四季均可通航。航空有直达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又有可直达莫斯科、圣彼得堡、南萨哈林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在等地的航线。市内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学、古比雪夫工学院、俄罗斯商学院、医学院和高等海洋工程学院等10 余所高等学校,火山学研究所、土壤生物学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等10余所科研单位。有高尔基话剧院等3 座剧院,有音乐厅、美术馆、地方志博物馆、红旗太平洋舰队博物馆、太平洋渔业和海洋科学研究所博物馆等文化娱乐场所。
纳霍德卡 该市于本世纪30 年代开始兴建,1950年设市,位于日本海纳霍德卡湾,距符拉迪沃斯托克100公里。市区面积311.04平方公里。有3个市区,人口为15.2万。有铁路相连。纳霍德卡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远东地区的渔业中心,是与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朝鲜、越南等国货物往来的重要海陆交通枢纽。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港内建有容量近万吨的冷藏库。该市设有飞机场,铁路经阿尔乔姆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公路交通也十分方便。在纳霍德卡以东18公里处的亚美利加湾有由日本协助建成的大型港口--东方港。该港建有67个专业码头,码头全长12.5公里,年吞吐量达到上千万吨,是远东地区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港口。纳霍德卡市还建有船舶修造厂、包装器材厂、混凝土构件厂和鱼制品联合加工厂。有航海学校、电影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和音乐学校等。
乌苏里斯克 又称双城子。始建于1866年,1898年称市,是现乌苏里斯克区行政中心,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市以北112公里。市区面积60 多平方公里,人口为15.8 万。铁路车站建在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线上。该市是滨海边疆区较大的城市,主工工业是食品工业。建有油脂联合厂、制糖厂、肉联厂、鱼类联合加工厂。此外还有机械制造、汽船和汽车修配厂、制造坦克和地雷的兵工厂。该地区处于农牧业经济区,所以农业也比较发达。市内有农学院、师范学院等3 所高等学校和乌苏里铁路专科学校、医学专科学校和苏沃洛夫陆军学校。该市还设有剧院、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市区附近有科马罗夫自然保护区。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哈巴罗夫斯克 又称伯力。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同名区的行政中心。1858年始建于阿穆尔河畔,1880年正式设市。该市是随着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1897年)和沃罗恰耶夫-阿穆尔河畔共青城(1940年)铁路的兴建、通车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全市共有5个区,现有人口60.3万。该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远示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市内有数百家工业企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金属加工、石油加工、燃料、木材加工、轻工、食品和建筑工业等。大型企业主要有:远东柴油机厂、通用电缆厂、动力机械制造厂、机床厂、造船厂、化学制剂厂和热电中心。其产品主要有:柴油发电机、航船、动力设备、电线、电缆、机床、石油产品、药品、钢筋混凝土、钢和铝结构材料等。哈巴罗夫斯克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重要枢纽,是通往比罗比詹、霍尔、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等几条铁路线,与州内、远东经浊区内外的工业中心相连。公路线亦四通八线。内河港口通过阿穆尔河可以直接出海,到达国内外许多港口。1989年与中国黑龙江省恢复通航后,可直达同江、富锦、佳木斯和哈尔滨。该市的飞机场能容纳各种机型的飞机,有通往全国各地的上百条航线。现已开通飞往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航线。哈巴罗夫斯克市设有70多所科研与教学单位。有国民经济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铁路工程学院、医学院等10所高等学校,17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9所职业技术学校。有十余座剧院、音乐厅、文化宫及上百个公共图书馆,还有方志博物馆、美术馆等,有5家医院、3外疗养地和 1个疗养所。该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绿化城市之一,公园、街心公园和林荫式公园占地面积达 800多万平方米。在市效,有占地数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和森林。
共青城 该市是共青城行政区中心,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诞生的第一批城市之一。为在这里建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当时一批莫斯科、圣彼得堡、乌克兰等市和共和国的共青团志愿者来到这里,投入了建厂、建市的劳动。1932年设市。该市位于阿穆尔河左岸,距哈巴罗夫斯克市东北方向356 公里处,是贝阿铁路沿线上最大的城市。全市共有2 个区,现人口为31.6万。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作为远东地区较大的工业中心之一,该市的重工业,尤其是黑色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加工业在远东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是远东惟一的钢铁生产基地。此外还有木材加工、造纸、轻工和食品工业等。有阿穆尔钢厂、阿穆尔铸造机械厂、石油化工厂、造船厂、林业联合加工厂等大型企业及家具厂、服装厂、洗衣机厂等中小企业。该市是远东经济区河港与贝阿干线交汇的重要城市,也是贝阿干线的终点。贝阿干线在这里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东连苏维埃港,南通哈巴罗夫斯克,西至西伯利亚各地及欧洲部分,北可经阿穆尔直接出海。市内设有工学院和师范学校,有矿山冶金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和卫生学校等6 所中等专业学校和 9所职业技术学校。有剧院、方志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阿穆尔州:
布拉戈维申斯克 又称海兰泡。1858年建城。位于阿穆尔河(黑龙江)与结雅河汇合处,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隔江相望。有2 个市区,现人口20.2万。该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也是农产品原料加工中心。建有伏特加酒厂、酒精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制粉厂等。此外,还有轻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工业等。主要企业有:矿山设备和磨碎机厂、阿穆尔电表仪器厂、电器厂、机械修理厂、船舶修造厂、造纸厂、家具厂、服装厂和火柴厂等。其工业产品占全州的 70%以上。在阿穆尔河与结雅河交汇外建有阿穆尔州最大的港口,河运事业发达。铁路车站为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干线——支线上的终点站。该市的航空事业比较发达,有50多条航线通往州内外各地。该市是阿穆尔州的科学文化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阿穆尔州综合科学研究所、全俄大豆科学研究院、阿穆尔州黄金地质试验室等科研机构设在这里。市内还有农学院、医学院和师范学校等4所高等学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2 座剧院和1座方志博物馆。
萨哈林州:
南萨哈林斯克 该市是萨林州行政中心。1946年称市。位于萨哈林岛东南部,苏苏亚河畔,有2 个市区,现人口约16万。南萨哈林斯克是州内的工业中心,主要有造纸工业和海产品加工业。此外还有轻工和食品工业。建有机械厂、内燃机车辆厂、汽车修理厂、采矿设备维修厂、鱼产品加工厂和住宅建筑、家具联合企业等。该市是通往科尔萨科夫、霍尔姆斯克、波罗奈斯克的铁路枢纽站。与莫斯科、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有直达航班。市内设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萨哈林综合研究所、太平洋渔业经济和海洋志萨哈林分院、师范学院、商业学校、林业学校、音乐学校,还设有方志博物馆和契诃夫戏剧学院等文化娱乐机构。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雅库茨克 萨哈共和国首都。1632年始建于距现址下游70公里处,勒拿河右岸。1643年称市,迁至现址,成为西伯利亚东北部地区军事、行政和商业中心。有2 个市区,现人口约18.8万人。该市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市。历史上就以毛皮、皮革、家畜和海象牙的集散地而闻名。市内有木材加工、食品、采煤、轻工和建材等工业。有船舶修造厂、建筑材料厂、家具厂、制革制鞋厂、服装厂、乳品厂、酒厂、糖果厂、鲆类和肉类联合加工厂等企业。建有地区发电站、中央热电站。乌斯季维柳伊的天然气田向该市供应燃料。雅库茨克是这一地区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公路运输线通往共国和内外。航空线有直通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等地的航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雅库特支院及下属的10余个研究所设在该市。此外,还建有雅库茨克大学、师范学院、12所中等专业学校、4 所技校、20座图书馆、5座电影院、3个剧院、3所儿童音乐学校和4座博物馆等文化、教育及娱乐机构。
堪察加州: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堪察加州行政中心。始建于1740年,1822 年称市。位于堪察加半岛东岸,有2 个市区。现人口25.5万人。彼得罗巴甫夫斯克是远东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中心之一,是捕鱼船队的冷藏基地,也是州内最大的港口,可停泊5000吨的货轮,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纳霍德卡至堪察加的货运中转站。 有通往莫斯科、 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堪察加半岛各地的空中航线。公路可通往州内各城市。堪察加州是俄罗斯的主要渔业区,捕鱼业较发达。市内建有修船厂、船舶机械厂、鱼类联合加工厂、住宅建筑和建筑材料厂等企业。有热电站、商港和鱼港。俄罗斯科学院火山学研究所、太平洋渔业经济和海洋志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堪察加分院设在该市。此外,还设有师范学院、5所中等专业学校,1座剧院和1座地方志博物馆。
马加丹州:
马加丹 马加丹州行政中心。 1933 年为开发远东地区东北部自然资源而建,1939年称市。该市位于鄂霍次克海北岸,距哈巴罗夫斯克1810公里,人口约14.8万。马加丹市的主要工业是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和鱼类加工业。市内建有机械厂、修船厂、水泥厂、制革厂、服装厂、鞋厂、糖果厂、家具厂、酿酒厂、江北采金联合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矿山设备、燃料装置、汽车、拖拉机和建筑材料等。市区附近有一个以当地火山灰为原料的玻璃厂。设有中央火力发电站。该市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建在鄂霍次克海纳加耶夫湾的纳加耶夫港,是马加丹市的海上门户,海上运输占有重要位置。马加丹市没有铁路,公路可通往雅库茨克,是科雷姆公路运输线的始发站。有通往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雅库茨克、伊尔库茨克等地的空中航线。市内设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所的东北综合科学研究所、俄罗斯黄金与稀有金属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以及俄东北地区最大的设计院--远东建筑设计院等科研设计单位。有俄罗斯工学院函授分院和法律函授学院、师范学校及6 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械。有音乐剧院、电视转播中心和方志博物馆等文化娱乐场所。
犹太自治州 :
比罗比詹 犹太自治州首府,也是犹太自治州的经济、文化中心。1937年设市。位于比拉河畔,距哈巴罗夫斯克以西172公里。市区面积60平方公里。现人口9万人。比罗比詹是犹太自治州的交通中心,铁路车站设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干线上,有通往下列宁斯科耶的铁路运输线和通往哈巴罗夫斯克等地的公路运输线。铁路可与阿穆尔河相连。作为犹太自治州的工业中心,比罗比詹的轻工业比较发达,居远东经济区首位。建有缝纫机厂、针织厂、制鞋厂、毡靴厂、远东农机厂、电力变压器厂、肉联厂、酒厂和糖果点心厂等企业。这里生产的谷物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不仅在远东、中亚等地使用,而且还销往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市内有机械制造、师范、卫生、文化教育等5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技工学校、2座人民剧院和方志博物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04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