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可谓不胜枚举。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需要注意的是,家风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大学处于学校教育的顶层,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大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作风、政风与民风,才能于家有福、于党有望、于国有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