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言解读 论文2000字摘要100到200字

礼仪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言解读 论文2000字摘要100到200字,第1张

礼仪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言解读 论文2000字摘要100到200字 一、网络流行语产生背景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N IC)最新统计表明,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其中年龄在18到35岁的占67.14%,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16%。在具有以上两大特征的人群中,大学生群体无疑占据了其中绝大一部分。在一次对湖南五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女性全部上网,而男性只有1.3%的学生从没上网。可见,网络基本已覆盖了中国的所有大学生。作为年轻而有文化的大学生必然是网络流行语传播和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大众载体。那么,网络流行语对如今的大学生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剖析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网络流行语所本身所寓含些什么。例如,“打酱油”这一词最初出处是之前广州电视台采访的某市民对于很黄很暴力XX门的看法。他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男子的照片也被网友PS成各种样式。“酱油男”、“酱油族”等网络用语也因此派生,也有些人为此更改了某些著名的广告词,例如,“酱油恒久远,一壶永流传”,“酱油壶一开,好事自然来 ”,“ 打酱油,just do it ”。事实上,“打酱油”本身是以隐喻的形式,通过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来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正是打酱油幽默表达的深刻体现。
从“范跑跑”、“猪坚强”到“桥刚强”,网络流行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当时的一个特定的事件,并且具有很大的幽默和讽刺的意味。这些词汇大多由民间网友始创,再作为媒体的新闻语料,就普及成了大众娱乐。而幽默正是它们能够娱乐大众的真正元素。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在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幽默扮演着最不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人对创造力特质的认知中,更是没有幽默的影子!”这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近期对451名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调查显示,中国人对创新特质的认识包含原创力、独创力、愿意尝试、想象力、好奇心、有个性等特质;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认知,它们主要包括责任心、自制力、社会认可、社会服从、谦虚谨慎等核心特质,独独少了幽默。美国人一向将幽默视作创新能力与国民素质的核心部分,可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幽默似乎只是“搞笑”“寻开心”“耍嘴皮子”的代名词,到头来只是使人一笑了之。由此,它难登创造力与理想人格的“大雅之堂”。
因此,当网络流行语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出现后,懂得它的人会自然而然接受它,而一些不懂得人就把它理解为搞笑、寻开心、耍嘴皮子。网络中不乏搞笑、庸俗的词语,但这些很难流行起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当下流行的一些网络语言一般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在博得一笑的同时,又寓意着深刻的含义。
2008年7月25日,在简阳市数万居民的注视下,年满40岁的沱江一桥被380公斤炸药爆破。然而,大桥岿然耸立,桥墩、桥拱和桥面都好好的,有人说,该桥起码还可以再用几十年……网民调侃地送给沱江一桥一个绰号:“桥刚强”,这个被简阳市交通局称为“承载力已很差,不能再服役了”的桥刚强被有关部门一纸令下,判处了死刑,桥刚强到底冤不冤。小小的一个“桥刚强”,却引起了网络上对社会工程质量和政府执政的广泛探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幽默方式的表达,它是新近发生的,反映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整个过程中是短暂的,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参与。流行本身是短暂的,也意味着网络流行语过程的短暂性,但我们不能忽略它所代表的幽默的含义,流行语本身是短暂的,可是影响到大学生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去看待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意义就非常之远大了。
总体来说,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行为主要有以下影响:
1.可以调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脱离家长的束缚来到孤立的大学校园,其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里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之间的斗争,在斗争中实现自我调节,将心态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调节不好,就会产生自卑或自满的情绪。一个会使用幽默的网络流行语的情绪心理,更容易从消极的自我意识中解脱出来。“范跑跑”的出现,除了对范老师的嘲讽以外,更大程度上它掀起了一番有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争论热潮,更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明确自我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标准,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观。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增添一份幽默感,更容易被双方所接受。从家庭步入校园,每个人的背景、文化、个性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消除双方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大家彼此都了解得网络流行语,双方俨然一笑,甚至取得在某些观点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所谓“一言即可得友”。
3.有利于培养幽默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带来欢乐和思考的能力。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它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乐观可以减轻我们的精神痛苦,驱散我们的烦恼,高尚的幽默可以清除我们精神上的种种不快,日常生活中一个得体的幽默常能使一个紧张难堪的局面变得比较轻松,使对立僵持的矛盾得以缓解。通过对网络流行语所表达出的幽默效应的理解,能够让大学生们在面临困难时,养成用幽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做俯卧撑”出自瓮安事件,当时只有“不管我事”的一种含义,慢慢的,更多人将“作俯卧撑”进行发展,有点类似“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甚至做中立状立场的代名词。慢慢的,更多的人开始使用,“股市在做俯卧撑”,“房价在做俯卧撑“等形容对股市和房价的不可预计,将网络流行语应用在不同场合,有时候可以起到不少的幽默讽刺效果,更有利于表达某种观点。
4.利于增强对事物的深层分析能力
网络流行语常常会引起社会对某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大学生在接触到网络流行语后,必然要对此语言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网络上的激烈争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更有利于辩证的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军区空军某部在帮村民清理废墟时,从垮塌的猪圈中扒出一头活着的猪,它已经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36天。虽说这是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奇迹,仍然让人振奋不已。许多网友毫不吝惜赞美地称之为“猪界英雄”,网络流行语“猪坚强”由此而生。同时伴随着“猪坚强”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头猪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炒。相信无论结果如何,对某些问题的剖析和深入思考,对能够帮助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况且此件事本身又存在着流行和幽默的概念,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流行语引来了大量的网络暴力,对于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势必在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黄很暴力”这一流行语源于CCTV《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名叫小凡(化名)的13岁小姑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很黄很暴力”来描述网络给她的感受,引起大家对规范网络秩序,强化网络道德的思考。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流行语在网络上不断发展,个别网友使用所谓“人肉搜索”将小凡的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甚至以她为原型出大量情色漫画、打油诗等,无形中侵害了小凡作为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名誉权。一些网友在反抗“很黄很暴力”的符号标签中,自身也暴露出了“很黄很暴力”的一面,更有网站推波助澜,刻意揪着这5个字进行炒作。
网友曾这样总结“网络暴力”:以真假难辨的事实,行道德判断之高标,聚匿名不负责之群众,曝普通人之隐私。专家指出,“这种网络失范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
当网络流行逐渐转化为网络暴力时,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要加强自身认知能力,对事物的正确与否给与肯定的判断,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受教育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一支具备网络管理经验和现代思维的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在网络时代,只有成为一名专业化、专家型的工作者,才能胜任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07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